援卒

yuán zú [ yuan zu]
注音 ㄩㄢˊ ㄗㄨˊ

词语释义

1.押送罪犯的兵卒。

词语解释

  1. 押送罪犯的兵卒。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刑法》:“ 王伽 谓囚 李参 等曰:‘卿辈自犯国刑,身婴縲紲,固其职也。重劳援卒,岂不愧心哉。’”

引证解释

⒈ 押送罪犯的兵卒。

明王志坚《表异录·刑法》:“王伽谓囚李参等曰:‘卿辈自犯国刑,身婴縲紲,固其职也。重劳援卒,岂不愧心哉。’”

援卒的网络释义

援卒

  • yuán zú ㄧㄨㄢˊ ㄗㄨˊ
  • 押送罪犯的兵卒。
  •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EFC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QBME
    四角: 52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爰( yuán)声。本义:拉,引)

    (2) 同本义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3)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4) 攀援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援系(犹攀附。旧谓求婚之谦词)

    (6) 擢拔,引进推荐

    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苏轼《答曾舍人启》

    (7) 又如:援进(提拔任用);援拾(提携收录)

    (8) 引用

    援赦减等。——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援纳(援例纳银捐官);援例(清朝规定捐一定数额的银子,可得到官职或监生资格);援例监(按照常规捐钱取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有例可援;援验(引证)

    (10) 拯救,相救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

    (11) 又如:抗美援朝;援手(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援拯(援救,帮助);援应(声援接应)

    (12) 执持,持 。如:援旌(执旗);援桴三鼓(指擂鼓助威);援旌擐甲(执旗穿甲);援持(执持)

    名词

    (1) 助,救助

    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盖失强援。——宋· 苏洵《六国论》

    (2) 篱笆

    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援,遂之生植。——柳宗元《孤松》

    英文翻译

    aid, assist; lead; 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jyun6 wun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台湾四县腔] jen2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2 ren1 [客英字典] jen1 [宝安腔] jen1 [东莞腔]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雨元元合平聲合口三等yan/hvanĭwɐn
    zú,cù [zu,cu]
    部首: 223
    笔画: 8
    五笔: YWW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OOJ
    四角: 00408

    详细解释

    副词

    (1) 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汉书·食货志》。注:“仓卒也。”

    兴卒暴之作。——《汉书·成帝纪》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战国策·燕策》

    (2) 又如:卒拔(仓猝攻取);卒迫(仓促紧迫)

    (3) 突然

    则亡以应卒。——《汉书·辛庆忌传》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卒倒(突然晕倒);卒暴(突然);卒然(忽然,突然)

    (5) 另见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2) 同本义

    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说文》

    (3) 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史记》

    (4) 又如:卒奴(奴婢)

    (5) 步兵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缮甲兵,具卒乘。——《左传·隐公元年》

    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6) 后泛指士兵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羸老之卒。

    守门卒。

    印度卒。——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卒兵(士兵);卒乘(士兵与战车;后泛指军队);卒徒(徒众;兵众)

    (8) 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

    全卒为上。——《孙子·谋攻》

    破卒次之

    (9) 又如: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卒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也泛指军队、行伍);卒列(行列)

    (10) 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

    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礼记》

    (11) 春秋时军队中百人的指挥者

    卒必力…卒不力,无以承训。——《逸周书》

    (12) 末尾,结局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

    (13) 棋子

    动词

    (1) 终止;尽,完毕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2) 又如:卒其事;卒时(尽时);卒读(尽读)

    (3)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大夫曰卒。——《公羊传·隐公三年》

    我独不终。——《诗·小雅·蓼莪》

    永和四年卒。——《后汉书·张衡传》

    初,鲁肃闻 刘表卒。——《资治通鉴》

    居正已卒。——《明史》

    卒官。

    卒时。

    (4) 又如:暴卒;病卒;生卒年月

    (5) 停止

    三饭卒食,赞洗爵酌。——《仪礼》

    三日五哭卒。——《礼记》

    副词

    (1) 终究;终于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卒不赦程。——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卒与尸合。(头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卒然(终于,最后);卒爵(最后一杯)

    (3) 另见

    英文翻译

    soldier; servant; at last, fin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t3 zeo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t7 [海陆丰腔] zut7 [梅县腔] zut7 [台湾四县腔] zut7 [客英字典] zut7 cut7 [宝安腔] zut7 [客语拼音字汇] zud5 [东莞腔] zut7 [陆丰腔] zut7
    ◎ 潮州话:zug4 (tsuk) zui6(tsũ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聿入聲合口三等cyt/zvittsĭu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