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钗

chā chāi [ cha chai]
繁体 插釵
注音 ㄔㄚ ㄔㄞ

词语释义

1.将钗插于发髻中。 2.宋时风俗,议婚时两亲相见,若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谓之"插钗"。

词语解释

  1. 将钗插于发髻中。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五:“散黛恨犹轻,釵插嫌未正。”

  2. 宋 时风俗,议婚时两亲相见,若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谓之“插釵”。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谓之‘插釵子’。”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釵插於冠髻中,名曰‘插釵’。”

引证解释

⒈ 将钗插于发髻中。

唐王维《扶南曲歌词》之五:“散黛恨犹轻,釵插嫌未正。”

⒉ 宋时风俗,议婚时两亲相见,若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谓之“插釵”。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谓之‘插釵子’。”
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釵插於冠髻中,名曰‘插釵’。”

插钗的国语词典

以钗插于发中。

汉字详情

chā [cha]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TFV
五行:
仓颉: QHJX
四角: 5207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臿( chā)声。本义:刺入、挤放进去)

(2) 同本义

插,刺内也。——《说文》

沉吟放拨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是日城内遍插白旗。——《广州军务记》

(3) 又如:插花筵席(流水席,即客人随到随开的筵席);插标(古人出售物品时,把茅草插在物品上表示出售);插管(双肩式大门的门闩)

(4) 参与,加入 。如:插队落户;插杠子(插手;作梗)

(5) 把秧苗、枝条移栽到田地中去 。如:插田;插枝

(6) 加进 。如:插一句话;插插(小声说话;议论)

(7) 〈方〉∶煮;混煮 。如:插豆腐(做豆腐)

英文翻译

insert, stick into;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p3
◎ 客家话:[梅县腔] cap7 [海陆丰腔] cap7 [客英字典] cap7 [宝安腔] cap7 [客语拼音字汇] cab5 [台湾四县腔] cap7 [东莞腔] cap7 [沙头角腔] cap7 [陆丰腔] cap7
◎ 潮州话:c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一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洽入聲開口二等chrep/chaepʧʰɐp
chāi [chai]
部首: 506
笔画: 8
五笔: QC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OPEI
四角: 877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叉声。本义: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叉,用金、玉、铜等制作 )

(2) 同本义

钗,笄属。——《说文新附》。徐铉曰:“本只作叉,此字后人所加。”

钿合金钗寄将去。——唐· 白居易《长恨歌》

(3) 又如:钗钏(泛指妇女的饰物)

(4) 借指妇女 。如:金陵十二钗

英文翻译

ornamental hairpin

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caai1
◎ 潮州话:t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