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汉干云

chā hàn gān yún [cha han gan yun]
注音 ㄔㄚ ㄏㄢˋ ㄍㄢ ㄩㄣˊ

词语释义

高入云霄。形容非常高。

汉字详情

chā [cha]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TFV
五行:
仓颉: QHJX
四角: 5207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臿( chā)声。本义:刺入、挤放进去)

(2) 同本义

插,刺内也。——《说文》

沉吟放拨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是日城内遍插白旗。——《广州军务记》

(3) 又如:插花筵席(流水席,即客人随到随开的筵席);插标(古人出售物品时,把茅草插在物品上表示出售);插管(双肩式大门的门闩)

(4) 参与,加入 。如:插队落户;插杠子(插手;作梗)

(5) 把秧苗、枝条移栽到田地中去 。如:插田;插枝

(6) 加进 。如:插一句话;插插(小声说话;议论)

(7) 〈方〉∶煮;混煮 。如:插豆腐(做豆腐)

英文翻译

insert, stick into;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p3
◎ 客家话:[梅县腔] cap7 [海陆丰腔] cap7 [客英字典] cap7 [宝安腔] cap7 [客语拼音字汇] cab5 [台湾四县腔] cap7 [东莞腔] cap7 [沙头角腔] cap7 [陆丰腔] cap7
◎ 潮州话:c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一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洽入聲開口二等chrep/chaepʧʰɐp
hàn [han]
部首: 331
笔画: 5
五笔: IC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E
四角: 37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 汉族人 。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 男子的俗称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12)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英文翻译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angu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3

宋本广韵

gān,gàn [gan]
部首: 310
笔画: 3
五笔: FGGH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gān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 。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 。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

动词

(1) 捍卫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 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 。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形容词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赵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如:干哑(干涩嘶哑)

动词

(1) 使干,竭尽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2) 怠慢;使对方难堪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3)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名词

(1)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2)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副词

(1) 徒然,白白地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5) 另见 gàn

gàn

名词

(1) (形声。从木,倝( 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 同本义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 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3)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4) 木名。柘树

名词

(1) 主干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2)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3) 引申为本质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4) 胁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5) 效果;用处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6) 地位低下的官吏

(7)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8) 一种俸禄 。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9) 干部的简称 。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10) 事情 。如:公干;有何贵干?

(11) 姓

动词

(1)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 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2)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3) 主管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5) 建立;求取 。如:干功(建功)

(6) 通“扞”( hàn)。护卫,遮挡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7)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形容词

(1) 干练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3) 通“扞”( hàn)。乱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4) 另见 gān

英文翻译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东莞腔] gon1 gon5 [沙头角腔] gon1
◎ 潮州话:gang1 guan1 (kang k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寒平聲開口一等kankɑn
yún [yu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I
四角: 1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13) 姓

形容词

(1)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1)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say, speak; clouds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3 jun2 [海陆丰腔] run2 [宝安腔] jun2 [梅县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客英字典]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 潮州话:ung5 ung7 (ûng ūng) hung5 (hû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分平聲合口三等ĭuənyon/hi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