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í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dī
(1) ——用于“提防”(
)、“提溜”( )等(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提 | 是支 | 常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zje | ʑ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4)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6) 舍弃 。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7) 无,没有 。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ong2 [沙头角腔] mong5 [梅县腔] wong5 [海陆丰腔] mong2 mong6 [客语拼音字汇] mong2 mong4 [陆丰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台湾四县腔] mong2 mong5 [宝安腔] m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妄 | 巫放 | 明 | 陽合 | 去聲 | 漾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myangh/mvanq | mĭw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宀(
)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2) 同本义
字,乳也。——《说文》。
字,生也。——《广雅》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
六畜遂字。——《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亭有畜字马,岁课息。——《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4) 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
(5) 又如:字牝(怀孕的母畜);字孕(怀胎;生殖);字马(怀孕的马)
(6) 抚养;养育;教养
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左传》
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牛羊腓字之。——《诗·大雅·生民》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7) 又如:字养(抚养;养育);字民(养育人民);字育(化生);字孤(抚养孤儿)
(8) 爱
于父,不能字厥子。——《书·廉诰》
乐王鲋字而敬。——《左传·昭公元年》。注:“字,爱也。”
(9) 又如:字孤(抚爱孤儿);字爱(抚爱)
(10) 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天会间,充女直字学生,学问通达,观书史,工为诗。——《金史·温敦兀带传》
(11) 治理
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刘禹锡《答饶州之使君书》
(12) 取名;取表字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武字 子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张衡字 平子。——《后汉书·张衡传》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13) 女子许嫁
甚至于说,待字的大姑娘,也得拿出来抽签。——茅盾《动摇》
(14) 又如:字人(女子嫁人)
名词
(1) 文字(古时单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汉书·艺文志》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通志·六书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字指(文字的含意);字号(以文字作符号);字音(文字的读音);字格(书写文字的格式);字债(文字的债务);字学(文字学);中国字,汉字;篆字;字脚(字眼);字养(指用在某处的字眼)
(3) 表字,人的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名,冠字。——《礼记·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
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白虎通·姓名》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 仲尼,姓 孔氏。——《史记·孔子世家》
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 涉。——《史记·陈涉世家》
(4) 名号
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论衡·书虚》
(5) 用文字写成的凭据、字条或短柬
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 权勿用见这字,收拾搭船来 湖州。——《儒林外史》
(6) 又如:字据;立字为凭
(7) 字眼,词 。如:他用字准确;在创业者的字典里找不到“害怕”这个字
(8) 字迹 。如:字仿(仿照字样学写字);他写一手好字;她的字很难认
(9) 书法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又有李元中,字画之工,追踪 钟王。—— 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
(10) 书法作品
原来是问金冬心的字,我拿去卖了。—— 巴金《秋》
专藏字,不藏画
(11) 书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儒林外史》
(12) 字体 。如:颜字;柳字
(13) 字音 。如:咬字;字正腔圆
(1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5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5 cih5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梅县腔] se5 ze3 [东莞腔] su5 [陆丰腔] sii6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ri7, re6[潮阳]r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字 | 疾置 | 從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dzʰĭə | zih/dz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