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成语用法
提牌执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í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dī
(1) ——用于“提防”(
)、“提溜”( )等(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提 | 是支 | 常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zje | ʑ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片,卑声。“片”指锯开的木头的一半,又泛指扁而薄的东西。本义:题榜,招牌)
(2) 户籍板。犹今之户口簿
簧牌,籍也。——《广雅》
(3) 用木板、金属片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 。如:门牌;路牌;招牌;布告牌;名牌
(4) 商标 。如:厂牌;名牌
(5) 古时的凭证;符信 。如:牌金(金牌。古代官员的一种身份凭证);牌面(古代官吏、使节的一种身分凭证);牌印(令牌印信);牌令(道士用的法器);腰牌
(6) 古代一种下行公文的名称 。如:行牌;牌文(官府文书名。古时各部行道府以下官府所用的公文);牌使(传示帝王命令的使臣);牌司(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7) 娱乐或赌博用的卡片 。如:扑克牌;骨牌;纸牌
(8) 价格目录 。如:牌价
(9) 古时兵士打仗时用来遮护身体的“盾”的俗称 。如:藤牌;挡箭牌
(10) 词曲的调门 。如:词牌《菩萨蛮》;曲牌《驻云飞》
(11) 旌表纪念的建筑物 。如:牌坊;牌楼
(12) 样子,姿势 。如:牌子儿(样儿);牌谱(姿势;样子)
(13) “牌军”的略称
一直奔回家来,又和李牌寻了一黄昏。——《水浒传》
(14) 指“万岁龙牌”
有天万寿,跟了抚台拜牌。——《官场现形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pai3 [宝安腔] pai2 [沙头角腔] pai2 [梅县腔]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客英字典]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牌 | 薄佳 | 並 | 佳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佳 | 蟹 | bre/bae | bʰa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 同本义
执,捕罪人也。——《说文》
而妻妾执。——《礼记·檀弓》。注:“拘也。”
使执连尹。——《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
遂袭虞,灭之,执 虞公。——《左传·僖公五年》
被执至南门。——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执命(讨命;索命);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
(4) 拿;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执君之乘车。——《礼记·少仪》。注:“执辔也。”
执竞武王。——《诗·周颂·执竞》。笺:“执,持也。”
执束帛。——《礼记·曾子问》
献琛执贽。——《文选·张衡·东京赋》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执叶伺蝉。——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居左者手执蒲葵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
东坡右手执卷端。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执圭端拱(双手拿圭拱捧于胸前);执鞭弭(为人驾驭车马,充当保镖);执锐(手持兵器);执桴(拿起鼓槌);执拂(手执拂尘);执玉(手捧玉器);执杖(手持丧棒);执圭(以手持圭)
(7) 操持;执行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汉书·叔孙通传》
(8) 又如:执作(操作;劳作);执役(服役人员;工作人员);执料(操持,照料);执威(施行刑罚);执务(操持,担任);执职(从事某专职;服役)
(9) 主持;掌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执狱牢者无病。——《淮南子·说山训》
(10) 又如:执专阃外(执掌镇守国家边关的权力);执正(主持公道);执炊(掌管炊事,做饭);执把(把持;掌管;拿着);执事人(主管具体事务的人)
(11) 掌握;控制
公子执辔愈恭。(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
(12) 又如:执服(慑服,因畏惧而服从);执持(握持,控制,掌握);执权(掌握权柄)
(13) 固执;坚持
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荀子·儒效》
(14) 又如:执迷不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执泥一见(固执一义,不知通权变达);执告(执意求告);执违(执意违抗);各执己见;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掌握根本之道)
(15) 取得
是皆不足以执信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16) 判断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也。——《礼记·乐记》
(17) 又如:执狱(审判案子)
(18) 堵塞
子玉使 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9) 结下,结成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
(20) 又如:执怨(结怨,抱急);执仇(结仇)
(21) 对待
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荀子》
名词
(1) 至交,好友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赠卫八处士》
(2) 凭单 。如:执凭文帖(有官府印信的公文);执结(具结证明);执证(凭证);回执;收执
(3) 姓
介词
相当于“用”、“凭”
执古可以御今,证今可以知古。——《云笈七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戈,从榦(
)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2)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戟广寸有半。——《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
修我矛戟。——《诗·秦风·无衣》
交戟之卫士。——《史记·项羽本纪》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3) 如:戟戈(戟和戈,泛指兵器);戟盾(戟和盾);戟牙(戟上横出的刃);戟吏(仪仗中持戟的人)
(4) 仪仗名 。如:戟节(戟级。戟仗和符节);戟槊(门戟和长矛);戟幢(门戟和饰以羽毛的旗帜)
动词
(1)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 苏轼《后怪石供》
(2) 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3) 刺激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4) 又如: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t7 [海陆丰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台湾四县腔] git7 [东莞腔] git7 [宝安腔] g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戟 | 几劇 | 見 | 陌三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kĭɐk | kiek/ky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