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学御史

tí xué yù shǐ [ ti xue yu shi]
注音 ㄊ一ˊ ㄒㄩㄝˊ ㄩˋ ㄕˇ

词语释义

提学御史 tíxuéyùshǐ

(1)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

提学御史房襄。—— · 张廷玉《明史》
officer who superintend and direct education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officer who superintend and direct education]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提学御史房襄。-- 清. 张廷玉《明史》 提学御史 tíxuéyùshǐ [officer who superintend and direct education]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 提学御史房襄。——清·张廷玉《明史》

提学御史的网络释义

提学御史

  • 提学御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í xué yù shǐ,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
  • 汉字详情

    tí,dī [ti,d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G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M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1) ——用于“提防”( dīfang)、“提溜”( dīliu)等

    (2) 另见

    英文翻译

    hold in hand; lift in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t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jeʑĭe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yu]
    部首: 303
    笔画: 12
    五笔: TRH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OML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2) 同本义。也作“驭”

    御,使马也。——《说文》

    徒御不惊。——《诗·小雅·车攻》

    以御见,侍中。——《汉书·荀彘传》

    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大司徒》

    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资治通鉴》

    (3) 又如:御轮(赶车);御策(驾驭马匹的鞭子);御正(驾驶使不偏斜);御夫(驾驭车马的人)

    (4) 后亦泛指驾驭一切运行或飞行之物

    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三国魏· 曹植《洛神赋》

    (5) 又如:御天(控御天道);御气(制御血气);御物(驾驭万物)

    (6) 统治;治理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御世(治理天下);御民(统治人民);御宇(统治天下)

    (8) 控制;约束以为己用 。如:御节(主掌季节);御气(制御血气)

    (9) 统率;率领

    皇帝亲御六师,即离三蜀,霜戈万队,铁马千群。——《旧唐书》

    (10) 又如:御兵(统率军队)

    (11) 使用;应用

    不可以御蓬。——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2) 又如:御器(使用器具)

    (13) 载,装运

    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说苑》

    (14) 抵挡

    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15) 又如:御寒

    (16) 违逆

    天下服而无御,四境 静而无虞。——《新书》

    (17) 驾临

    帝御温德殿。——《三国演义》

    (18) 又如:御便殿(皇帝驾临便殿)

    (19) 指侍奉皇帝的妃嫔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名词

    (1) 驾驶车马的人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 庄贾杀以降 秦。——《史记》

    (2) 车和马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 王安石《送王龙图》

    (3) 仆役,侍从,陪伴主人提供服务的人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李白《南奔书怀》

    (4) 宫中女官名

    王御不参一族。——《国语》。韦昭注:“御,妇官也。”

    (5)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出御便殿。——清· 张廷玉《明史》

    (6) 又如:御膳(皇帝的饮食);御笔(皇帝亲笔书写);御酒(专供皇帝、宫廷饮用的酒);御弟(皇上的弟弟);御状(向皇帝告状)

    (7) 宫禁 。如:御街(京城里的大街);御试(殿试);御堤(禁苑中的堤);御殿(宫殿)

    动词

    (1) 息止;禁止;阻止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则不御。——《易·系辞上》

    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于是又节用御欲。——《荀子·荣辱》

    (2) 又如:御水(避水旱灾);御火(避火灾);御守(防守);御捍(防御,保卫);御寇(防御贼寇);御备(防备)

    (3) 抵御

    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御寒暑之美服。——《公羊传·桓公八年》

    晋人御师必于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御凶(抗拒凶邪之气);御战(为抵御敌人的侵犯而作战)

    英文翻译

    drive, ride; chariot;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ngaa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5 [海陆丰腔] ngi6 [梅县腔] ngi5 ham2 [宝安腔] ng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yi4 [台湾四县腔] ngi5 [陆丰腔] gni6 [东莞腔] ngi5
    ◎ 潮州话:ghe6(gŭr) ghe7(gū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牛倨去聲開口三等ŋĭongioh/ngivh
    shǐ [s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K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英文翻译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3 [台湾四县腔] sii3 [沙头角腔] su5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se3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srix/shiioʃ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