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描摸 ”。亦作“ 描摹 ”。用图画或语言、文字等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犹之传神,面目易描写,容止气象难描模。” 宋 周密 《杏花天·昭君》词:“丹青自是难描摸,不是当时画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 王抃 ﹞晚作《筹边楼传奇》,一褒一贬,字挟风霜,于 维州 一案,描摹情状,可泣鬼神。” 季新 《红楼梦新梦》:“此书描摹 中国 之家庭,穷影尽相,足与二十四史方驾。” 何其芳 《老人》:“他正在用宏亮的语声和手势描摹着一匹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描摸”。亦作“描摹”。用图画或语言、文字等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等。
引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犹之传神,面目易描写,容止气象难描模。”
宋周密《杏花天·昭君》词:“丹青自是难描摸,不是当时画错。”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二:“﹝王抃﹞晚作《筹边楼传奇》,一褒一贬,字挟风霜,于维州一案,描摹情状,可泣鬼神。”
季新《红楼梦新梦》:“此书描摹中国之家庭,穷影尽相,足与二十四史方驾。”
何其芳《老人》:“他正在用宏亮的语声和手势描摹着一匹马。”
描模的网络释义
描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苗声。本义:依样摹写或绘画)
(2) 同本义 。如:描赔(照原样赔偿);描龙刺凤(描绘刺绣龙凤);描眉(画眉毛);描笔(描花之笔;画笔);描模(用图画或语言、文字等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等)
(3) 描写 。如:描状(犹描写)
(4) 〈方〉∶交代,点明 。如:描补(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把一件事再点明一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au2 meu2 [客英字典] miau2 [台湾四县腔] miau2 meu2 [梅县腔] miau2 [宝安腔] miau2 [东莞腔] miau2 [客语拼音字汇] meu2 miau2
◎ 潮州话:bhiê5/bhio5 miou5/mia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苗 | 武瀌 | 明 | 宵B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B | mĭɛu | mieu/myeu |
详细解释
mó
名词
(1) (形声。从木,莫声。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
(2) 同本义
模,法也。——《说文》。按,水曰法,木曰模,土曰型,金曰镕,竹曰笵。
缤乎其犹模绣也。——《书·大传》。注:“模所琢文章之范。”
授全模于梓匠。——左思《魏都赋》
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赵希鹄《洞天清录》
(3) 又如:模度(标准);模准(样板,规范);模宪(法则)
(4) 楷式,榜样。特指值得学习的先进人物
可为达士模。——左思《咏史》诗
(5) 又如:劳模;评模;模楷(模范,榜样);模则(楷模,准则);模表(模范,表率);模范(榜样,表率)
动词
(1) 仿效,效法
彻书之金简,以身模之焉。——班固《汉武帝内传》
(2) 又如:模次(逐字仿效);模效(模仿效法);模放(模仿);模则(效法);模造(依样制造,塑造)
(3) 通“摹”。照原件描画,临摹
善隶书,特工模写。——《北史》
(4) 又如:模拓(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模刻(照原样摹写雕刻);模象(描绘形容);模画(照事物原貌描画);模碑(摹刻有图文的石碑);模传(模拓而传播);模样(描摹形状情态);模写(照原样描绘);模帖(照帖摹写);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5) 另见
mú
名词
(1) 铸模,铸型:字模;铜模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2 [宝安腔] mu2 [梅县腔] mu2 [海陆丰腔] mu2 [东莞腔] mu2 [台湾四县腔] mu2 [客英字典] mu2 [客语拼音字汇] mu2 [梅县腔] mu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模 | 莫胡 | 明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mu | mo/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