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瓶
注音
ㄉㄢˇ ㄆ一ㄥˊ
词语释义
掸瓶
(1) 用来插掸子的瓶,形制高,颈小腹大
英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whish vask] 用来插掸子的瓶,形制高,颈小腹大
掸瓶的网络释义
掸瓶
掸瓶造句
民间有不同摆法,有摆座钟的,有摆掸瓶的,各不一样。
两边是一对大掸瓶;条案前是一张方桌,上摆茶盘,中有茶壶茶碗,甚至大盘木瓜、佛手之类;方桌两边,各有一把红漆的太师椅;两面墙上挂着几个写了字的条幅……
靠墙几对樟木箱柜,上面摆放着掉耳的掸瓶,缺沿的帽筒。
官窑瓷掸瓶,瓶内插着一把五颜六色的野鸡翎大掸子。
要不咋说咱哥俩投缘呢?我早就想把这里的花盆、掸瓶全换了,换大的、青花瓷的,那多气派啊!也跟咱这环境搭配不是。
柜子上的掸瓶摔了;樽罐摔了;帽镜摔了;盆景摔了,一切从旧社会过来的东西都摔了砸了。
正房西屋里干净明亮,一铺大炕靠南,北墙排列四对箱子,上面一对掸瓶里面插着两把鸡毛掸子,屋里没有多余的物件,让人感觉简单明快。
好像和奶奶柜上摆的掸瓶上的字一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ǎn
动词
(1) 拂去 。如:掸衣裳;掸尘(洗尘);掸笔(担笔。一种用掸尘、掸细粉的羊毫笔)
(2) 筛
无皮的罗儿掸三遍。——《中国民谣资料·孟姜女》
(3) 另见
shàn
名词
(1)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2) 古国名 。故城一般认为在今缅甸掸邦
掸,西南夷国名。——《集韵》
(3) 另见
英文翻译
to dust; a du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6 sin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并声。《说文》本从缶。缶(
),瓦器,即陶制器皿。本义:汲水器)(2)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瓶,瓮也。(瓮,汲瓶也)。——《说文》
缶其小者谓之瓶。——《方言》五
羸其瓶。——《易·井》
新盆槃瓶。——《仪礼·士丧礼》
(3) 泛指腹大颈长的容器
盛于盆,尊于瓶。——《礼记·礼器》
吾一瓶一缽足矣。——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花瓶(插花用的瓶子);瓷瓶;暖瓶;两瓶牛奶;喝了一瓶酒;瓶彝(祭器);瓶落水(“不”的隐语。瓶子掉进水里,水往瓶里灌,挤出空气,发出不、不、不的声音,故称)
(5) 量词。如:一瓶醋;两瓶墨水
英文翻译
jug, pitcher, vase, jar, bo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2 [客英字典] pen2 piang2 [陆丰腔] piang3 [梅县腔] pin2 [台湾四县腔] pin2 pen2 piang2 [东莞腔] piang2 [海陆丰腔] pin2 pen2 piang2 [宝安腔] p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2 [客英字典] pen2 piang2 [陆丰腔] piang3 [梅县腔] pin2 [台湾四县腔] pin2 pen2 piang2 [东莞腔] piang2 [海陆丰腔] pin2 pen2 piang2 [宝安腔] p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瓶 | 薄經 | 並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beng | bʰ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