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虎穴

tàn hǔ xué [ tan hu xue]
注音 ㄊㄢˋ ㄏㄨˇ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比喻冒险。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词语解释

  1. 比喻冒险。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探虎穴而挥戈,上 鱼门 而悬胄。”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诗:“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好逑传》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冒险。

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探虎穴而挥戈,上鱼门而悬胄。”
唐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诗:“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好逑传》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探虎穴的网络释义

探虎穴

  • 探虎穴
  • 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探虎穴而挥戈,上 鱼门 而悬胄。”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诗:“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好逑传》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 汉字详情

    tàn [tan]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PW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BCD
    四角: 570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罙( shēn)声。本义:摸取)

    (2) 同本义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4) 探求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探本(探求根本);探真(探求玄理);探意(探求本意);探微(探索微妙的事理);探源(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6) 打听

    探,试也。——《释言》。注:“刺探尝试。”

    (7) 又如:探声候气(探听消息,等候动静);探事(探听消息);探讯(探信,打听消息);探侦(打听)

    (8) 看望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

    (9) 又如:探望;探病(看望病人);探房(新娘过门的次日,娘家人前往看望)

    (10) 伸出 。如:探爪(探手。伸手);探头探脑(不断伸头张望)

    (11) 彻底调查或考察 。如:探穴;探路;探研(探讨研究);探流;探综(探究贯通)

    (12) 预先支付 。如:探支(预支);探借(预借)

    (13) 侦察

    探颐索隐。——《易·系辞上》。疏:“窥探。”

    (14) 又如:探细(侦察);探刺(暗中侦察);探伺(侦察);探虎穴(冒险);探使(负有侦察任务的使者);探候(侦察打听);探报(谍报)

    名词

    侦察人员 。如:敌探;探子;暗探;探人(军中从事侦察工作的人);探丁(探卒,探兵。军中的侦察兵)

    英文翻译

    find, locate; search, grop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1 taam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am1 tam1 tam4 [海陆丰腔] tam5 tam1 [梅县腔] tam3 tam5 [陆丰腔] tam1 tam5 [客英字典] tam5 tam1 [台湾四县腔] tam5 tam1 [东莞腔] tam5 [沙头角腔] tam5 [宝安腔] tam5 | t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含平聲開口一等thomtʰɒm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xué [xue]
    部首: 523
    笔画: 5
    五笔: P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C
    四角: 30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本义:土窟窿,地洞)

    (2) 同本义

    穴,土室也。——《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注:“阴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

    (3) 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钟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

    (4) 墓穴;埋棺材的坑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5) 又如:寿穴(生前造的墓穴)

    (6) 动物的窝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汉· 王粲《七哀诗》

    (7) 又如:穴巢(鸟兽藏身的窝巢);虎穴;蚁穴

    (8) 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穴。——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9) 又如:穴群(谓聚众盘据);穴巢(喻敌人或匪徒盘据、活动的场所)

    (10) 地道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11) 又如:穴土(挖地道);穴师(挖地道的士兵);穴地(挖地道)

    (12) 水道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文选》

    (13) 中医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稍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如:穴道;穴位

    动词

    (1) 穴居;穴藏

    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左传》

    (2) 又如:穴居野处(形容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态);穴处(居住山洞);穴保(穴居裸体)

    (3) 挖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备穴》

    (4) 又如:穴矛(开凿地道的工具);穴垣(在墙上挖洞);穴胃(穿通胃壁);穴室枢户(穿室破户)

    英文翻译

    cave, den, hole; KangXi radical 116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8 [海陆丰腔] hiet8 [陆丰腔] hiat8 [台湾四县腔] hiet8 [东莞腔] het8 [沙头角腔] het8 [客英字典] hiet8 [宝安腔] het8 [客语拼音字汇] hed6 hia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決屑合入聲合口四等ghuet/huetɣi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