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成语用法
探本溯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探本溯源的国语词典
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也作「探本穷源」。
探本溯源的网络释义
探本溯源
探本溯源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罙(
)声。本义:摸取)(2) 同本义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4) 探求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探本(探求根本);探真(探求玄理);探意(探求本意);探微(探索微妙的事理);探源(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6) 打听
探,试也。——《释言》。注:“刺探尝试。”
(7) 又如:探声候气(探听消息,等候动静);探事(探听消息);探讯(探信,打听消息);探侦(打听)
(8) 看望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
(9) 又如:探望;探病(看望病人);探房(新娘过门的次日,娘家人前往看望)
(10) 伸出 。如:探爪(探手。伸手);探头探脑(不断伸头张望)
(11) 彻底调查或考察 。如:探穴;探路;探研(探讨研究);探流;探综(探究贯通)
(12) 预先支付 。如:探支(预支);探借(预借)
(13) 侦察
探颐索隐。——《易·系辞上》。疏:“窥探。”
(14) 又如:探细(侦察);探刺(暗中侦察);探伺(侦察);探虎穴(冒险);探使(负有侦察任务的使者);探候(侦察打听);探报(谍报)
名词
侦察人员 。如:敌探;探子;暗探;探人(军中从事侦察工作的人);探丁(探卒,探兵。军中的侦察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am1 tam1 tam4 [海陆丰腔] tam5 tam1 [梅县腔] tam3 tam5 [陆丰腔] tam1 tam5 [客英字典] tam5 tam1 [台湾四县腔] tam5 tam1 [东莞腔] tam5 [沙头角腔] tam5 [宝安腔] tam5 | t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探 | 他含 | 透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覃 | 咸 | thom | tʰɒ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本 | 布忖 | 幫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puonx/puoon | tʰ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朔(
)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2) 同本义
逆流而上曰溯洄。——《尔雅》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实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溯涉(逆流跋涉);溯流(逆着水流方向);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着河流向下)
(4) 追朔 。如:推本溯源;上溯(往上回想);溯回思切(追念过去的心情急切)
(5) 探求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又如:溯流穷源(推寻原委);溯通(探求疏通)
(7) 追念思慕
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于此处相遇。——《红楼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ok7 sh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宝安腔] sok7 [海陆丰腔] sok7 [客英字典]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sog5
◎ 潮州话:思污3(素)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訴 | 桑故 | 心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su | soh/su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义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来源;根源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ien2 [梅县腔] ngi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海陆丰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陆丰腔] gnian3 [东莞腔] ngen2 [客英字典] ngien2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元 | 愚袁 | 疑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n/ngvan | ŋĭwɐ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