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伺

tàn sì [ tan si]
注音 ㄊㄢˋ ㄙˋ

词语释义

1.侦察;窥探。 2.指从事侦察工作的人。

词语解释

  1. 侦察;窥探。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臣方令 韩周 守在边上,探伺彼或有进奉之意,即遣深入晓諭。”《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其无职事人员,於是日更不应至 太和门 、左右掖门探伺。”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三:“那些军事上的指挥官在开始冲锋之前竟没有派遣斥候去探伺敌情。”

  2. 指从事侦察工作的人。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及募壮士入卤境,燔毁聚落,讨荡生聚,多遣探伺,以彼动静上闻。”

引证解释

⒈ 侦察;窥探。

宋范仲淹《耀州谢上表》:“臣方令韩周守在边上,探伺彼或有进奉之意,即遣深入晓諭。”
《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其无职事人员,於是日更不应至太和门 、左右掖门探伺。”
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三:“那些军事上的指挥官在开始冲锋之前竟没有派遣斥候去探伺敌情。”

⒉ 指从事侦察工作的人。

宋王得臣《麈史·国政》:“及募壮士入卤境,燔毁聚落,讨荡生聚,多遣探伺,以彼动静上闻。”

探伺的网络释义

探伺

  • 探伺(1).侦察;窥探。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臣方令 韩周 守在边上,探伺彼或有进奉之意,即遣深入晓谕。”《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其无职事人员,於是日更不应至 太和门 、左右掖门探伺。”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三:“那些军事上的指挥官在开始冲锋之前竟没有派遣斥候去探伺敌情。”
  • 汉字详情

    tàn [tan]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PW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BCD
    四角: 570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罙( shēn)声。本义:摸取)

    (2) 同本义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4) 探求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探本(探求根本);探真(探求玄理);探意(探求本意);探微(探索微妙的事理);探源(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6) 打听

    探,试也。——《释言》。注:“刺探尝试。”

    (7) 又如:探声候气(探听消息,等候动静);探事(探听消息);探讯(探信,打听消息);探侦(打听)

    (8) 看望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

    (9) 又如:探望;探病(看望病人);探房(新娘过门的次日,娘家人前往看望)

    (10) 伸出 。如:探爪(探手。伸手);探头探脑(不断伸头张望)

    (11) 彻底调查或考察 。如:探穴;探路;探研(探讨研究);探流;探综(探究贯通)

    (12) 预先支付 。如:探支(预支);探借(预借)

    (13) 侦察

    探颐索隐。——《易·系辞上》。疏:“窥探。”

    (14) 又如:探细(侦察);探刺(暗中侦察);探伺(侦察);探虎穴(冒险);探使(负有侦察任务的使者);探候(侦察打听);探报(谍报)

    名词

    侦察人员 。如:敌探;探子;暗探;探人(军中从事侦察工作的人);探丁(探卒,探兵。军中的侦察兵)

    英文翻译

    find, locate; search, grop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1 taam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dam1 tam1 tam4 [海陆丰腔] tam5 tam1 [梅县腔] tam3 tam5 [陆丰腔] tam1 tam5 [客英字典] tam5 tam1 [台湾四县腔] tam5 tam1 [东莞腔] tam5 [沙头角腔] tam5 [宝安腔] tam5 | t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含平聲開口一等thomtʰɒm
    sì,cì [si,c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NGK
    五行:
    仓颉: OSMR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司声。本义:候望,探察)

    (2) 同本义

    伺,候望也。——《说文新附》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侯于门墙者日益进。——唐· 韩愈《与陈给事书》

    (3) 如:伺候(等候;服侍;衙役);伺觇(窥探);伺闲(窥测时机)

    (4) 观察

    伺,视也。——《方言十》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伺察(观察;侦察);伺望(守望;察看);伺漏(察看刻漏)

    (6) 守候,等待

    伺,候也。察也。——《字林》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三国 魏· 邯郸淳《笑林》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伺便(等待方便的时机);伺晨(等待天明);伺应(待机策应)

    (8) 对待

    父牵车为业,伺小三如奴,偶不称意,便叱詈。——徐珂《清稗类钞》

    (9)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erve, wait upon, attend; ex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6 [陆丰腔] sii6 [梅县腔] se5 [宝安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东莞腔] su3 [台湾四县腔] si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i/sios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