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虏

lüè lǔ [lüe lu]
繁体 掠虜
注音 ㄌㄩㄝˋ ㄌㄨˇ

词语释义

1.亦作"掠掳"。亦作"掠虏"。 2.掳掠;抢劫。

引证解释

⒈ 见“掠卤”。

汉字详情

lüè [lv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yiy
五行: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2) 同本义

掠,夺取也。——《说文新附》

(3) 按:掠是“略”的分别字,以别于经略、简略的略

已恶而掠美为昏。——《左传·昭公十四年》

输掠其聚。——《左传·昭公二十年》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掠美(夺取他人的优点或成就);掠卤(掳掠,抢夺);掠掇(动手动脚);掠贩的(拐卖人口的人);掠阵(夺取阵地);掠抄(抢劫);掠剩(抢劫后的剩余之物);掠盗(抢劫,抄掠);掠贩(用抢骗等方式贩卖人口)

(5) 拷打;拷问

毒掠百姓。——《南史·柳仲礼传》

(6) 又如:掠治(拷问犯人);掠考(掠拷。笞击拷问);掠杀(拷打而死);掠理(拷打讯问);掠笞(拷打;苔击)

(7) 拂过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掠江东南去。——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浮光掠影。——清· 冯班《沧浪诗话纠谬》

(8) 又如:掠地(擦过或拂过地面);掠海(拂过海面);掠袭(犹飘拂)

(9) 砍伐;砍

赶上一刀,掠断了马脚。——《水浒传》

(10) 梳理

镜儿里不住照,把须鬓掠了重掠。——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1) 又如:掠子(发篦);掠头(梳子);掠削(梳理齐整貌)

(12) 用某种小动作来表明或传达一种感情 。如:他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

(13) 〈方〉∶顺手拿,抄 。如:他掠起一根棒子就打

(14) 扔;抛

春梅把鞋掠在地下。—— 明· 笑笑生《金瓶梅》

(15) 压;商议 。如:掠阵(压阵;助威);掠掇(盘算;策划)

[l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LV
五行:
仓颉: YPKS
四角: 2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从毌( guàn),虍( )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2) 同本义

虏,获也。——《说文》

献民虏者操右袂。——《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

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虏楚将 屈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虏赵王。——《战国策·燕策》

(3) 亦指虏掠、抄掠

珠柙离丘体,珍宝见剽虏。——张载《七哀》

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史记·韩长孺列传》

(4) 又如:虏掠(虏获掠夺);虏夺(虏掠抢夺);虏暴(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虏略(虏获掠夺)

名词

(1) 俘虏

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盐铁论·诛秦》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为降虏手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为奔亡之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乞为囚虏。——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虏囚(俘虏);虏役(奴役);虏伏(如俘虏一样降服)

(3) 奴仆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虏役(奴仆);虏使(役使之如奴隶)

(5) 指敌人;叛逆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虏尘(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7)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诟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奉西北之虏。——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虏人(胡人);虏民(胡族的人民); 虏廷(胡虏的朝廷); 虏使(胡虏的使臣)

英文翻译

to capture, imprison, seize; a prison

方言集汇

◎ 粤语:lou5

宋本广韵

掠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