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海
词语释义
引证解释
⒈ 拂过海面。
引宋王令《对月忆满子权》诗:“长风掠海来,吹月散百鍊。”
⒉ 行劫海上。
引清姚燮《岁暮》诗:“旅舶守关停市易,贫渔掠海抗官僚。”
掠海的网络释义
掠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2) 同本义
掠,夺取也。——《说文新附》
(3) 按:掠是“略”的分别字,以别于经略、简略的略
已恶而掠美为昏。——《左传·昭公十四年》
输掠其聚。——《左传·昭公二十年》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掠美(夺取他人的优点或成就);掠卤(掳掠,抢夺);掠掇(动手动脚);掠贩的(拐卖人口的人);掠阵(夺取阵地);掠抄(抢劫);掠剩(抢劫后的剩余之物);掠盗(抢劫,抄掠);掠贩(用抢骗等方式贩卖人口)
(5) 拷打;拷问
毒掠百姓。——《南史·柳仲礼传》
(6) 又如:掠治(拷问犯人);掠考(掠拷。笞击拷问);掠杀(拷打而死);掠理(拷打讯问);掠笞(拷打;苔击)
(7) 拂过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掠江东南去。——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浮光掠影。——清· 冯班《沧浪诗话纠谬》
(8) 又如:掠地(擦过或拂过地面);掠海(拂过海面);掠袭(犹飘拂)
(9) 砍伐;砍
赶上一刀,掠断了马脚。——《水浒传》
(10) 梳理
镜儿里不住照,把须鬓掠了重掠。——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1) 又如:掠子(发篦);掠头(梳子);掠削(梳理齐整貌)
(12) 用某种小动作来表明或传达一种感情 。如:他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
(13) 〈方〉∶顺手拿,抄 。如:他掠起一根棒子就打
(14) 扔;抛
春梅把鞋掠在地下。—— 明· 笑笑生《金瓶梅》
(15) 压;商议 。如:掠阵(压阵;助威);掠掇(盘算;策划)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海 | 呼改 | 曉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xɒi | haix/x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