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地

lüè dì [lüe di]
注音 ㄌㄩㄝˇ ㄉ一ˋ

词语释义

擦过或拂过地面。 掠夺土地。

引证解释

⒈ 擦过或拂过地面。

唐方干《送朱二十赴涟水》诗:“鸞凤取便多如此,掠地斜飞上太虚。”
宋陆游《东湖新竹》诗:“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⒉ 掠夺土地。

宋余靖《从政六箴·明箴》:“鼠无牙兮穿墉,蜗有角兮掠地。”

掠地的网络释义

掠地

  • 掠地是词语,拼音lüèdì ,释义为擦过或拂过地面、掠夺土地。
  • 掠地造句

    于是掠地攻城,陷桂州,陷柳州,攻长沙,渡湘而西,攻破益阳,渡洞庭,陷岳州,雷轰电掣,宛如狂飙卷落叶,一点子力都不费。
    “鱼鹰”掠地飞行“鱼鹰”掠地飞行。
    好男儿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第一款虚拟网游攻城掠地横空出世,融和了无数文明的结晶,一个虚拟真实的世界,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
    表明国际零售集团已从渗透阶段转入攻城掠地阶段,而像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入时已不再是单个商店的单枪匹马,而是连锁形式的遍地开花,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转眼大寒节气,关怀不曾忘记,不管晴空万里,还是雪花掠地,都有祝福给你,工作学习之余,千万保重身体,愿你生活甜如蜜,幸福环绕笑嘻嘻!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然将军起兵三年,虽四处攻城掠地,但大都是旋得旋失,如此做法与流寇无异。
    古人云“隐忍不怒的人,胜于勇者”、“修己冶心的人胜于攻城掠地的将领”。生活中,宽容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沟通,彼此多一些体贴和关怀。
    天风海雨总争抢,掠地攻城不讳偷。
    攻城掠地降大将,英雄际遇风云变。
    引狗入寨棒迥掠地斜打狗背摇头摆尾群狗争食。
    接近目标地域,直升机调整飞行姿态,掠地飞行,隐蔽接“敌”。
    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风高、敌人不备时加以突击。
    你在你的城池,我无意间攻城掠地,与你针锋相对!郭敬明。
    “流寇方式”的革命好,流寇方式的革命如黄巢起义,能攻城掠地、称王称霸,且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笔。
    韩国工业代表现代汽车,不仅被丰田惊呼在“后视镜”中愈来愈近,在欧美市场亦是攻城掠地,风头甚健。
    在企划的过程里,我喜欢在伟大创意未知国度边缘冒险的感觉;但只要懂得利用事实为器,我们就有机会攻城掠地。
    斜打狗背、摇头摆尾、群狗争食、引狗入寨、棒回掠地。
    几天来,胸闷心憋,还有那潮呼呼令鱼获迅速腐烂的湿气,预示了即将来临的风暴,一场威力跟吹袭海南老家的台风一样、攻城掠地、摧枯拉朽的风暴。

    汉字详情

    lüè [lv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yiy
    五行: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2) 同本义

    掠,夺取也。——《说文新附》

    (3) 按:掠是“略”的分别字,以别于经略、简略的略

    已恶而掠美为昏。——《左传·昭公十四年》

    输掠其聚。——《左传·昭公二十年》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掠美(夺取他人的优点或成就);掠卤(掳掠,抢夺);掠掇(动手动脚);掠贩的(拐卖人口的人);掠阵(夺取阵地);掠抄(抢劫);掠剩(抢劫后的剩余之物);掠盗(抢劫,抄掠);掠贩(用抢骗等方式贩卖人口)

    (5) 拷打;拷问

    毒掠百姓。——《南史·柳仲礼传》

    (6) 又如:掠治(拷问犯人);掠考(掠拷。笞击拷问);掠杀(拷打而死);掠理(拷打讯问);掠笞(拷打;苔击)

    (7) 拂过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掠江东南去。——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浮光掠影。——清· 冯班《沧浪诗话纠谬》

    (8) 又如:掠地(擦过或拂过地面);掠海(拂过海面);掠袭(犹飘拂)

    (9) 砍伐;砍

    赶上一刀,掠断了马脚。——《水浒传》

    (10) 梳理

    镜儿里不住照,把须鬓掠了重掠。——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1) 又如:掠子(发篦);掠头(梳子);掠削(梳理齐整貌)

    (12) 用某种小动作来表明或传达一种感情 。如:他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

    (13) 〈方〉∶顺手拿,抄 。如:他掠起一根棒子就打

    (14) 扔;抛

    春梅把鞋掠在地下。—— 明· 笑笑生《金瓶梅》

    (15) 压;商议 。如:掠阵(压阵;助威);掠掇(盘算;策划)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掠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