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掂算
(1) 掂掇,斟酌
词语解释
估算,斟酌。
康濯 《买牛记》:“他跟农会里研究了一阵,又把各种情况掂算了半天,并决定了要看对象办事。”
引证解释
⒈ 估算,斟酌。
引康濯《买牛记》:“他跟农会里研究了一阵,又把各种情况掂算了半天,并决定了要看对象办事。”
掂算的网络释义
掂算
[estimate,thinkover;calculate;assess]掂掇,斟酌
你可要仔细掂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店声。本义:以手称物)
(2) 同本义 用手托着上下颤动来估量东西的重量。如:掂掂(掂量);掂人分两(依人的身分高低、地位尊卑而取不同的态度对待);掂掂播播(比喻拐弯抹角);掂一掂有多重
(3) 计较 。如:掂详(端详,估量);掂札(安排停当,准备好)
(4) 折 。如:掂折(摔断;折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iam5 [海陆丰腔] diam5 [东莞腔] diam5 [宝安腔] diam1 diam5 tiam3 [梅县腔] diam1 [台湾四县腔] diam5
◎ 潮州话:diam1 dim3(tiam tìm) [澄海]diang1 di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2) 同本义 算,数也。——《说文》 无算爵。——《仪礼·乡饮酒礼》 亲则月算如邦人。——《仪礼·丧服记》 明衣不在算。——《仪礼·士丧礼》 有算为之节文也。——《礼记·檀弓下》 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儒林外史》 (3) 又如:算还(结算支付);算尽镏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算来(计算起来);算刻(犹计算);算定(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算程(计算路程) (4) 推测;料想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宋· 姜夔《扬州慢》 我算你今天一定会来 (5) 又如:算来(推测起来);算应(算定;料定) (6) 作数,承认其有效力 你算是个甚么东西?——《儒林外史》 (7) 又如:说了算 (8) 归;属于;当作;认作 你也算贫贱之交了。——《红楼梦》 (9) 又如:功劳算你的;算作(当作);算事(应作的头等大事) (10) 征税。亦指征税计钱多少的单位 。如:算事(丁赋及徭役);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算商(向商人征税) (11) 算命;算卦 。如:算五行(算命。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依次排成八个字,再用本干支的五行生克来推一生的命运) 名词 (1) 计谋;谋划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列子·力命》 荐勋祖庙,享号 中宗。算计见效,优于 孝文。——《后汉书· 崔骃传》附崔寔《政论》 (2) 又如:算计弗通(考虑不周;谋划失误);算度(分析,判断);算略(谋略);算划(计划,谋划);算部(指寿命);算发(年龄不大而白发多) (3) 数目;数额 人畜无算。——《交史·崔浩传》 (4) 又如:算子(算筹。常用以计数或占卜);算子般(如同算筹丢在桌上一般);算筹(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或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算禄(寿数和禄位) (5) 通“筭”。计算用的筹码 一人执算以从之。——《仪礼·乡射礼》 算,长尺二寸。——《礼记·投壷》 (6) 又如:算子(竹制的筹);算囊,算袋(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算器(贮放算筹的器皿;竹器) 英文翻译count, calculate, figure; plan
方言集汇◎ 粤语:sy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陆丰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海陆丰腔] son5 [宝安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东莞腔] son5 [梅县腔] son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