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掂斤播两
(1) 计较轻重。亦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过分计较琐事
(2) 亦作“掂斤抹两”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成语用法
掂斤播两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引证解释
⒈ 估量轻重。亦以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説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清蒋士铨《临川梦·说梦》:“苦煞了懦儿郎,听凭恁掂斤播两;愁煞了穷夫婿,忍耐他数米量柴。”
《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自己掂斤播两的不捨得用,你却这样撒泼,也叫罪过。”
掂斤播两的国语词典
较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也作「拈斤播两」、「掂斤簸两」、「掂斤掰两」、「掂斤抹两」、「掂斤估两」、「掂斤计两」。
掂斤播两的网络释义
掂斤播两
掂斤播两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店声。本义:以手称物)
(2) 同本义 用手托着上下颤动来估量东西的重量。如:掂掂(掂量);掂人分两(依人的身分高低、地位尊卑而取不同的态度对待);掂掂播播(比喻拐弯抹角);掂一掂有多重
(3) 计较 。如:掂详(端详,估量);掂札(安排停当,准备好)
(4) 折 。如:掂折(摔断;折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iam5 [海陆丰腔] diam5 [东莞腔] diam5 [宝安腔] diam1 diam5 tiam3 [梅县腔] diam1 [台湾四县腔] diam5
◎ 潮州话:diam1 dim3(tiam tìm) [澄海]diang1 di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2) 同本义 。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釿锯制焉。以釿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4)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动词 (1) 砍削,砍杀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桥赋》 横斤山木。——《南史·宋测传》 (2) 又如:斤削(砍削);斤迹(斧头削砍的痕迹);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如:斤正(斤斧,斤削。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3) 过分计较 。如:斤斤较量(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量词 (1) 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四十斤金椎。——《史记·魏公子列传》 千余斤。——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肉二斤。——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斤两(计算重量的单位);斤重(重量) 英文翻译a catty (approximately 500 g); an axe; keen, shrewd; KangXi radical number 69
方言集汇◎ 粤语:gan1
◎ 客家话:[东莞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沙头角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2) 同本义 播,种也。——《说文》 其始播百谷。——《诗·豳风 ·七月》 播时百谷,——《书·舜典》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国语·郑语》 (3) 又如:条播;夏播;播田(种田;种植);播植(播种;种植);播谷(播种谷物) (4) 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 播于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道大名播。——柳宗元《三戒》 (5) 又如:广播;播音;播名(传扬名声) (6) 分佈;散布 又北播为九河。——《书·禹贡》 播余香而莫闻。——张衡《思玄赋》 蒸灵液以播云。——《文选·嵇康·琴赋》 (7) 又如:播糠眯目(撒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外物虽小,加在自己身上,会伤害本性);播洒(洒水喷地);播馨(散布芳香) (8) 逃亡 身播国屯。——《后汉书·献帝纪》 成公播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流移失所。” (9) 又如:播越(到处流亡);播奔(奔逃) (10) 迁徙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庾信《哀江南赋》 (11) 又如:播迁(迁徙,迁移);播徙(流亡迁移) (12) 背弃,舍弃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刘向《思古》 (13) 又如:播弃(抛弃,背弃) (14) 通“簸”。摇动;簸扬 播鼗武入于汉。——《论语·微子》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15) 布设 。如:播食(布设食物);播授(布置安插) 英文翻译sow, spread; broadcast; case away, reject
方言集汇◎ 粤语:bo3
◎ 客家话:[梅县腔] bo5 [宝安腔] bo5 [客英字典] bo5 [台湾四县腔] bo5 [客语拼音字汇] bo4 [海陆丰腔] bo5 ◎ 潮州话:bua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三十九過
详细解释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