捽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揪拉。
宋 曾巩 《秃秃记》:“ 周氏 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 齐 。 齐 在 寳应佛寺 受租米,趋归,捽挽至廡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胡生妻》:“ 胡 嬖一尼,畜於外甚久。 张 知之,呼其夫归,责怒捽挽,至欲以炉灰眯其目。”
引证解释
⒈ 揪拉。 宋曾巩《秃秃记》:“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
引齐在寳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挽至廡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
宋洪迈《夷坚丁志·胡生妻》:“胡嬖一尼,畜於外甚久。 张知之,呼其夫归,责怒捽挽,至欲以炉灰眯其目。”
捽挽的网络释义
捽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揪持头发
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说文》
捽胡投何罗殿下。——《汉书·金日磾传》
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汉书·贾谊传》
捽博其颊。——《汉书·王尊传》
詈侮捽搏。——《荀子·正论》
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 庆忌捽之,投之于江。——《吕氏春秋》
(2) 泛指揪住
捽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捽使跪。
(3) 又如: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捽着他胳膊就往外走;捽引(揪拉);捽抑(揪住往下按);捽拽(揪住拖拽);捽挽(揪拉);捽搏(揪打;捕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d6 zi1 zud6 [海陆丰腔] cut8 zut8 [客英字典] cut7 [台湾四县腔] cut8 zut8 [梅县腔] c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崒 | 慈卹 | 從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dzʰĭuĕt | zyt/dzvi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4) 悼念死者
现今胡三公子替 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儒林外史》
(5) 又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动词
(1) 通“绾”。卷起 。如:挽裤腿儿
(2) 同“绾”。编结 。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3) 扭转;挽回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三侠五义》
(4) 又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5) 荐引 。如:挽推(引荐;扶持)
(6) 勾;挎 。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7) 请,托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水浒全传》
形容词
(1) 后,迟。通“晚”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塗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an3 wan1 [海陆丰腔] wan1 wan3 [客英字典] van3 van1 [沙头角腔] wan3 [东莞腔] wan3 [宝安腔] wan3 [客语拼音字汇] man1 van3 [台湾四县腔] wan1 w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晚 | 無遠 | 明 | 元合 | 上聲 | 阮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mĭwɐn | myanx/mv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