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喻
注音
ㄏㄨㄢˋ ㄩˋ
词语释义
换喻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事物的名称去指与它有关联的另一个事物
英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metonymy]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事物的名称去指与它有关联的另一个事物 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换喻的网络释义
换喻
换喻造句
本文从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等角度对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
对于隐喻本身的界定,厘清隐喻与明喻、换喻的内涵,探寻隐喻与真、思、美之间的关系,是展开博尔赫斯诗歌隐喻研究的理论前提。
比喻意义代替另一种的换喻。
一方面,英汉语都遵循同一换喻原则:通过情感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反应来表达情感。
另一方面在小说文本中,它还分别表现为隐喻过程的象征性和换喻过程的写实性。
再次,本文在概念合成理论框架内对英汉名动转用换喻现象作了对比认知研究。
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本文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对隐喻和换喻的计算方法。
换喻和提喻是英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二者既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某方面,它又是一个换喻的符号象徵满足的模式,我们不妨这样说。在此,我们立刻被引导到钱箱及守财奴的辩证法。
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
转义主要分为四种: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语。
换喻和隐喻一样,是认知的重要手段,因其普遍性,对于词义的衍生有着重要的贡献。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本文发现中文中也是通过隐喻和换喻来认识“喜”的。
广义上的换喻包括邻近关系、隶属关系和换称关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奂(
)声。本义:互易)(2) 同本义
换,易也。——《说文》
擅相换易。——《谷梁传·桓公元年》注
(3) 又如:以帛换酒;换过子(互相调换);换了帖(异姓的人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有年龄、籍贯、家世等的帖子)
(4) 变易,改变
几移几换。——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换衣服;换手(更换操作的人);换脚手(换鞋、衣服、手套等);换易(调换、更换);换朝(改朝换代)
英文翻译
change
方言集汇
◎ 粤语:wun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2) 同本义
喻,告也。——《广雅》
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
(3) 晓喻;开导
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
(4)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
(5) 知晓;明白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
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6)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
(7) 比喻
罕譬而喻。——《礼记·学记》
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
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
(8) 又如:喻名(比称;形容);喻为“生物树”
英文翻译
metaphor, analogy; example; 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陆丰腔] ji5 [梅县腔] ji5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 客家话:[陆丰腔] ji5 [梅县腔] ji5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裕 | 羊戍 | 以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jĭu | jyoh/j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