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拔出)
(2) 同本义
挺,拔也。——《说文》
挺剑而起。——《战国策·魏策》
尉剑挺。——《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挺举;挺挏(上下推动)
(4) 举起 。如:挺脚(举步,抬脚)
(5) 生出;生长
荔挺。——《吕氏春秋·仲冬》。注:“生也。”
(6) 又如:挺茂(生长茂盛)
(7) 动摇
不足以挺其心矣。——《吕氏春秋》
(8) 直,伸直,撑直
不复挺者。——《荀子·劝学》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睡 。
(10) 如:挺死尸(骂人睡得死);挺床(詈词。睡觉);挺觉(睡眠的谑词或詈词)
(11) 使身体处于直立状态 。
(12) 如:挺争(挺身争斗)
(13) 勉强支撑 。
(14) 如:挺折腰(到了顶,竭尽全力);你挺得住吗
(15) 突出 。
(16) 如:挺着肚子;他把头挺得高高的
(17) 忍受痛苦 。
(18) 如:挺过去;挺住
(19) 前进
单身挺战,众莫能当。——《宋书》
(20) 顶住,抵抗 。
(21) 如:挺撞(顶撞);谁能挺敌;挺刑(不屈服于刑罚)
(22) 脱身 。
(23) 如:挺走(退走);挺逸(脱逃)
形容词
(1) 杰出;特出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又如:挺率(卓越特出);挺秀(杰出,俊秀);挺杰(卓越杰出);挺特(超群特出);挺冠(杰出超群)
(3) 直率
我心挺挺。——《左传·襄公五年》
(4) 又如:挺切(直率恳切);挺正(正直);挺确(刚正);挺挺(正直的样子)
(5) 生硬 。
(6) 如:挺腰子(摆架子,耍威风);挺触(顶撞,触犯);直挺挺地站了起来
副词
(1) 非常 。
(2) 如:挺好;病得挺重的
(3) 颇,相当 。
(4) 如:今天挺冷
量词
(1) 用于某些挺直物
荐脯五挺。——《仪礼·乡礼酒礼》
(2) 又如:一挺机关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n3 ciam1 [宝安腔] tin3 tin2 | ten3 [梅县腔] tin3 tiang3 [沙头角腔] tin3 [客语拼音字汇] ten3 [台湾四县腔] tin3 ten3 [海陆丰腔] tin3 ten3 [东莞腔] tin3 [陆丰腔] t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庭 | 特丁 | 定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deng | dʰie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2)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如:拔火罐;拔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8 [梅县腔] pat8 [海陆丰腔] pat8 bat8 [客英字典] pat8 [宝安腔]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5 pad6 [陆丰腔] pat8 [沙头角腔] pat8
◎ 潮州话:buak8[潮州]buêk8 ,boi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伐 | 房越 | 並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byat/bvat | bʰĭwɐ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2) 同本义
荣而实者谓之秀。——《尔雅》
秀,出也。——《广雅》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大雅·生民》
(3) 又如:秀发(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秀穗(植物从叶鞘长出穗);秀而不实(禾谷叶穗开花而不结实)
(4) 草类结实
(5) 又如:秀孚(开花结实)
(6) 成长
振振子孙,或秀或苗。——《后汉书·孝章皇帝八王传赞》
(7) 又如:秀茂(生长茂盛);秀甲(娇嫩的新芽)
形容词
(1) 美好,秀丽(指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重于内在的气韵)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大招》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佳木秀
天下奇秀。——宋· 沈括《梦溪笔谈》
秀出半天。——《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秀溜(秀气;俊巧);秀而不媚(秀丽而不妖媚);秀上(秀美高雅);秀木(秀美的树木)
(3) 茂盛。亦指茂盛的草木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秀草(茂盛之草);秀蔚(谓山陵秀美草木繁茂)
(5) 特异;优秀。多指人品德美好
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屈原·大招》
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马弟吾乡秀,青云正壮年。—— 元· 张宇《送马德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魏· 李康《运命论》
(6) 又如:秀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秀世(特出于世);秀立(秀升特出);秀艾(优异俊美之士);秀茂(优异突出的人才)
名词
(1) 草木之花
采三秀兮于山间。——《楚辞·山鬼》。按,三秀即小正之秀幽、秀萑苇、秀莽也。灵芝之说起于汉,古芝即菌,王逸注:“三秀,芝草,失之。”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汉武帝《秋风辞》
(2) 宋、明间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
秀者,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u5 [梅县腔] siu5 ciu5 [沙头角腔] sieu5 [宝安腔] siu5 [陆丰腔] siu5 [客英字典] siu5 [台湾四县腔] siu5 [东莞腔] siu5 [客语拼音字汇] xi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秀 | 息救 | 心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siuh/siow | sĭəu |
详细解释
lí
动词
(1) 通“罹”。遭遇;落入
鱼丽于罶。——《诗·小雅·鱼丽》
(2) 另见
lì
形容词
(1) (形声。从鹿,丽声。其字本作“丽”,后加“鹿”,成为形声字。鹿形丽声,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
(2) 成对。后作“俪”
丽,两也。——《小尔雅·广言》
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汉书·扬雄传上》。师古曰:“丽,并驾也。”
丽马一圉。——《周礼·夏官·校人》
良马五之。——《诗·鄘风·干旄》。孔颖达疏引 三国魏· 王肃曰:“ 夏后氏驾两谓之丽。”
自扬、 马、 张、 蔡,崇盛丽辞。—— 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丽限(指期限的上限与下限);丽偶(对偶);丽辞(对偶的辞句);丽泽(两个沼泽相连)
(4) 美丽,漂亮
状貌甚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天生丽质难自弃。——白居易《长恨歌》
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5) 又如:壮丽(雄壮而美丽);秀丽(清秀美丽);丽象(美丽的景象);丽姝(亦称姝丽。美女);丽春园(又叫丽春院。相传是名妓苏卿的住处,后因以称妓院或艺妓、歌女的住处)
(6) 华丽,华靡
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汉书·扬雄传下》
绮丽之艳说。——刘勰《文心雕龙》
(7) 又如:丽句(绮靡的文句);丽则(佳美而失法度);丽尔(华丽);丽谯(壮丽的高楼);丽靡(奢靡华丽)
(8) 通“厉”。猛烈
西北曰厉风。——《淮南子·地形》
动词
(1) 结伴而行
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汉· 张衡《西京赋》
(2) 依附;附着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
丽土之毛。——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丽水(附着于水中);丽霄(附着在天空);丽紫(着上紫色)
(4) 施;加
越兹丽刑。——《书·吕刑》
(5) 又如:丽兵(将武器施加于人)
(6) 依法执行 。如:丽法(施行法律);丽徒(服刑的犯人)
(7) 射中
射麋丽龟。——《左传·宣公十二年》
(8) 又如:丽龟(射中禽兽中心脊椎)
(9) 依托
人无所丽。——《后汉书·张衡传》
(10) 系;拴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礼记·祭义》
(11) 通“罹”。遭遇
鱼丽于罶。——《诗·小雅·鱼丽》
名词
(1) 数,数目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不止十万。)——《诗·大雅·文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麗 | 郎計 | 來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liei | leh/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