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
成语用法
挨三顶五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多。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三五成群。
挨三顶五的国语词典
形容人多拥挤,接连不断。《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复帐之后,宾客如市。挨三顶五,不得空闲。」也作「挨三顶四」。
挨三顶五的网络释义
挨三顶五
挨三顶五的翻译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矣声。本义:以手击背)
(2) 从后推击;打
挨,击背也。——《说文》
挨,击也。——《广雅》
(3) 靠近
对垒每欲相摩挨。——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
(4) 又如:挨晚(傍晚);学校挨着工厂;挨墙靠壁
(5) 拥挤
宝玉挨身而入。—— 曹雪芹《红楼梦》。*
(6) 又如:挨肩擦背(形容人群拥挤);挨挨挤挤;挨挨擦擦
(7) 依次,顺次
挨次给假回还原籍,省亲祭祖。——《明实录·洪熙实录》。
(8) 又如:挨门挨户,挨家比户(逐家逐户)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ai1 jai1 [梅县腔] ai1 jai1 [宝安腔] ai1 [东莞腔] ngai2 ai1 [陆丰腔] ai1 [客英字典] ai1 [沙头角腔] ngai1 [客语拼音字汇] ai1 ngai2 yai1 [海陆丰腔] ai1 zai1
◎ 潮州话: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挨 | 於駭 | 影 | 皆開 | 上聲 | 蟹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qraix/aej | ʔɐi |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三 | 蘇甘 | 心 | 談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s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2)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砭。比喻打中要害);顶虫(古代传说中指生于头颅的虫);顶疮(头疮);顶发(头发)
(4) 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淮南子》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灭顶之灾;山顶;桅顶;塔顶;顶上五台山(孝子在灵前引路);顶马(旧时大官出行,骑马为前驱的官吏);顶针挨住(一个接一个地等待)
(6) 止境、限度 。如:浪费没有顶;节约没有顶
(7) 顶子。清代官吏依其等级在冠上,缀珠玉宝石金银等以为饰,谓之顶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动词
(1) 以头承戴
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宋· 汪莘《行香子》
(2) 又如:头上顶着一包东西;顶盔掼甲(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顶了大帽子(凭了权贵的力量)
(3) 支撑;承担
顶门的,也是他。——《西游记》
我昨日把王善保的老婆打了,我还顶着徒罪呢。——《红楼梦》
(4) 又如:顶扛(承当);顶门主顾(老主顾);顶号(代人受过);顶岗(独立担当本职工作)
(5) 顶撞,以头在前顶推、抵触,以头或角撞或推 。如:这头牛爱顶人;顶牛儿(骨牌的一种玩法。也叫接龙);又顶又踢
(6) 违反、反对 。如:我又顶了他几句;顶角(争执);顶板(比喻互相冲突、顶嘴);顶触(顶撞)
(7) 迫使某物升起 。如: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8) 抗衡,对面相迎,与某人进行竞赛或格斗 ——通常指势均力敌或获得胜利。如:顶风雪,战严寒
(9) 代替 。如:顶人受过;一个顶一个;顶冒(冒名顶替);顶名冒姓(冒充他人的姓名。即冒名顶替);顶缸(顶替罪责;代替承担责任);顶礼宝忏(诚心诚意地请人代念忏悔的经文);顶窝儿(填房;补缺);顶收(后任替前任偿还债务);顶银(假银子)
(10) 到
那船儿须臾顶岸。——《西游记》
吃中饭的时候就叫送稿,顶如今还不送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顶岸(靠岸,抵岸)
(12) 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或土地租赁权
本军因无暇自种,往往顶与民人耕种认租。——清· 林则徐《清理屯田章程折》
(13) 又如:招顶;顶出去;顶进来;
(14) 拜
行者顶谢不尽。——《西游记》
二奶奶顶上大老爷,知道大老爷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儒林外史》
(15) 又如:顶上(拜上);顶礼慈云(向佛跪拜致敬);顶谢(顶礼致谢);顶谒(顶礼谒见)
(16) 围棋手法的术语
顶,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谓顶。——宋· 徐铉《围棋义例》
(17) 等候 。如:顶城门(等候城门打开)
(18) ∶相当;抵得上
副词
頂
量词
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如: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