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

huī shǒu [hui shou]
繁体 揮手
注音 ㄏㄨㄟ ㄕㄡ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挥手 huīshǒu

(1) 挥动手臂或手中拿着的东西表示信号、问候或致敬

不住地向他挥手,直到列车在远处消失
wave;wave one's hand

词语解释

  1. 挥动手臂。表示告别。

    晋 刘琨 《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宋 张耒 《离黄州》诗:“扁舟发孤城,挥手谢送者。”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词:“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现在是万缘俱寂,一心另有归向了,一挥手,决然就走!”

  2. 挥动手臂。表示挥之使去。

    巴金 《灭亡》第二章:“‘去!去!我不认识你!’他向她挥手说。” 茅盾 《子夜》十四:“然后又对那站在客厅门外候命令的 高升 挥手,暴躁地说道:‘去罢!不用打了!’”

  3. 谓弹奏古琴。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伯牙 挥手, 钟期 听声。”《宋书·隐逸传·戴颙》:“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唐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引证解释

⒈ 挥动手臂。表示告别。

晋刘琨《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宋张耒《离黄州》诗:“扁舟发孤城,挥手谢送者。”
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词:“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现在是万缘俱寂,一心另有归向了,一挥手,决然就走!”

⒉ 挥动手臂。表示挥之使去。

巴金《灭亡》第二章:“‘去!去!我不认识你!’他向她挥手说。”
茅盾《子夜》十四:“然后又对那站在客厅门外候命令的高升挥手,暴躁地说道:‘去罢!不用打了!’”

⒊ 谓弹奏古琴。

三国魏嵇康《琴赋》:“伯牙挥手, 钟期听声。”
《宋书·隐逸传·戴颙》:“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挥手的国语词典

举手挥动:(1)​ 以示告别。晋.刘琨〈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2)​ 表示叫人走开。如:「挥手令去。」(3)​ 表示见面招呼。如:「他向她挥手打了个招呼。」

挥手的网络释义

挥手

  • 挥手:词语
  • 挥手:蒋婴演唱歌曲
  • 挥手 (词语)

  • 挥手,指挥动手臂或手中拿着的东西表示信号、问候或致敬。如:中国香港影视明星刘德华向他的粉丝挥手、致意。
  • 挥手造句

    姐姐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亲人挥手,登上了远航的客机。
    最初挥手的瞬间就注定要说再见。
    地心深处的那些悲怆的情绪,延着脚底,像被接通了回路,流进四肢。伸展运动,挥手朝向锋利的天空。那些情绪,被拉扯着朝上涌动,积蓄在眼眶周围,快要流出来了。
    风送来了问候,大树轻轻地挥一挥手,像是在问候好友,无尽的落叶,也许是送给大地的礼物。
    哥哥在远处挥手示意我们离开。
    在一个早晨你挥手说再见,就在那个夜晚你同情的点起了深夜的灯油。
    曾经那么熟悉的你,如今却成了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场美丽花事,终定格成寂寞红尘里一个苍白的挥手之势,那些带着深刻誓言的玫瑰,在薄凉的时光中渐渐零落成空。
    美幻的夕阳,变成飘洒的落叶,那个曾经因为心爱的人发生了车祸,而去维持交通的男人,到现在,还依然站着学校门口,保护着学生们过马路,岁月让他苍老了许多,但他还是始终挥手微笑着,守护着他那份对爱情的执着。
    就要分开了,同志们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
    微笑,挥手,再见,结束。
    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时间悠悠无边;猛回首,方知生命挥手一瞬间。
    是谁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然后从此隔绝了世界。
    他一步一回头地向大家挥手告别。
    一场美丽的花事,终定格成寂寞红尘里一个苍白的挥手之势,那些誓言,在薄凉的时光中渐渐零落成空。
    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成功像你挥手。
    火车出站了,我向调车场张望,果然看到有个人在挥手。
    命挥手瞬间。既然热爱生命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
    自己的过去,才知道人的一生就如同挥手的一瞬间。
    不管我们有什么矛盾,现在都应该瓦解了。毕竟我们是六年的同学,从人群中相识相知就是缘分。以后我们也不会有太多机会见面,那么在这之前,就让我们无牵无挂的挥手道别吧。
    当然,那也不过只是一刹那之间的感觉而已,然后我就一面挥手,一面脚下加劲地赶上,和他们一起横越过草原,跑进了在等待着的那片阴暗的树林里了。

    汉字详情

    huī [hu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PL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BKQ
    四角: 5705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2) 同本义

    挥,备也。——《说文》

    而挥之,谓振去之也。——《周礼·考工记·幌氏》

    饮玉爵者弗挥。——《礼记·曲礼》

    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杜甫《北征》

    既而挥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

    (3) 又如:挥涕(洒泪,哭泣);挥尘(拂尘);挥墨(挥洒墨水)

    (4) 舞动;摇动

    挥手自兹去。——唐· 李白《送友人》

    大呼挥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急挥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挥刀奋斫。

    (5) 又如:挥楚(挥杖拷打);挥羽(挥动羽扇);挥弄(挥动);挥棹(摇动长桨)

    (6) 挥毫书写 。如:挥翰(运笔书写);挥染(运笔作画);挥拂(运笔书写);挥斧(喻挥笔为文);挥扫(运笔书写)

    (7) 弹奏 。如:挥弦(弹奏乐器);挥手(弹奏古琴);挥弄(弹奏);挥抹;挥拍(弹奏);挥拂(弹奏)

    (8) 挥霍

    纷纷挥霍。——《庄子·文赋》。注:“疾貌。”

    (9) 又如:挥金(散发或挥霍钱财);挥攉(豪奢;任意浪费财物)

    (10) 指挥 。如:挥羽(谓指挥统率军旅);挥师(指挥军队)

    (11) 发扬 。如:挥发(发扬);挥扬(发扬)

    (12) 运动;移动

    天浑而挥,故其运不已。——《太玄·玄告》

    (13) 飞翔

    终奋翼而高挥。——潘岳《西征赋》

    (14) 又如:挥忽(飘然而逝)

    名词

    (1) 旗幡。通“徽”

    戎士介而扬挥。——张衡《东京赋》

    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2) 光辉。通“辉”

    六爻发挥。——《易·乾》

    英文翻译

    direct; wipe away; squa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fai1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