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语本《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㧑之,日为之反三舍。”后多用为力挽危局之典。
亦作:挥戈退日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成语用法
挥戈回日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挥日”、“挥戈”。
引语本《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明刘基《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之二:“却羡鲁阳功德盛,挥戈回日至今传。”
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酣战仍挥日,降妖亦鬭霆。”
明王錂《春芜记·寻真》:“到头来一梦里,白日疾如驰,挥戈总是痴。”
挥戈回日的国语词典
比喻奋勇力拼,挽救危机。参见「㧑戈反日」条。
挥戈回日的网络释义
挥戈回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2) 同本义
挥,备也。——《说文》
而挥之,谓振去之也。——《周礼·考工记·幌氏》
饮玉爵者弗挥。——《礼记·曲礼》
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杜甫《北征》
既而挥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
(3) 又如:挥涕(洒泪,哭泣);挥尘(拂尘);挥墨(挥洒墨水)
(4) 舞动;摇动
挥手自兹去。——唐· 李白《送友人》
大呼挥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急挥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挥刀奋斫。
(5) 又如:挥楚(挥杖拷打);挥羽(挥动羽扇);挥弄(挥动);挥棹(摇动长桨)
(6) 挥毫书写 。如:挥翰(运笔书写);挥染(运笔作画);挥拂(运笔书写);挥斧(喻挥笔为文);挥扫(运笔书写)
(7) 弹奏 。如:挥弦(弹奏乐器);挥手(弹奏古琴);挥弄(弹奏);挥抹;挥拍(弹奏);挥拂(弹奏)
(8) 挥霍
纷纷挥霍。——《庄子·文赋》。注:“疾貌。”
(9) 又如:挥金(散发或挥霍钱财);挥攉(豪奢;任意浪费财物)
(10) 指挥 。如:挥羽(谓指挥统率军旅);挥师(指挥军队)
(11) 发扬 。如:挥发(发扬);挥扬(发扬)
(12) 运动;移动
天浑而挥,故其运不已。——《太玄·玄告》
(13) 飞翔
终奋翼而高挥。——潘岳《西征赋》
(14) 又如:挥忽(飘然而逝)
名词
(1) 旗幡。通“徽”
戎士介而扬挥。——张衡《东京赋》
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2) 光辉。通“辉”
六爻发挥。——《易·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o1 [东莞腔] go1 [梅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戈 | 古禾 | 見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kua | kwa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4) 环绕; 包围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5)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6) 掉转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诗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8) 还,返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9)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10) 答复;回报 。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11) 改变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12)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13) 违背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14) 谢绝,推辞不见 。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15)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16) 转卖,转手卖掉 。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17) 问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形容词
(1) 迂曲,曲折 。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量词
(1) 次 ——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2)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如:且听下回分解
(3)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4)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名词
(1) 回族的简称 。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i2 fui2 foi2 [宝安腔]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i2 [沙头角腔] fui2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东莞腔] fui2 [海陆丰腔] fui2 [陆丰腔] f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回 | 戸恢 | 匣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ghuai/huoi | ɣu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日 | 人質 | 日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nʑĭĕt | njit/r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