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躄
繁体
攣躄
注音
ㄌㄨㄢˊ ㄅ一ˋ
词语释义
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词语解释
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佛驮邪舍尊者》:“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敺之,遂手足挛躄。” 宋 陆游 《养生》诗:“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
引证解释
⒈ 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引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佛驮邪舍尊者》:“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敺之,遂手足挛躄。”
宋陆游《养生》诗:“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
挛躄的国语词典
手脚蜷曲不能伸展。宋.陆游〈养生〉诗:「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或读为ㄌㄨㄢˊ ㄅㄧˋ luán bì。
挛躄的网络释义
挛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羉(
)声。本义:维系,牵系)(2) 同本义
挛,係也。——《说文》
有孚挛如。——《易·小畜》。马注:“连也。”
(3) 又如:挛缀(联结);挛结(纠结);挛牵(牵制;束缚);挛索(系绳);挛格(捆缚;束缚)
(4) 抽搐,痉挛;手足蜷曲不能伸直
痿躄为挛。——《素问·疏五过论》
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宋· 王安石《洪范传》
(5) 又如:挛曲(蜷曲);挛卧(蜷曲而卧);挛屈(蜷曲)
英文翻译
tangled; entwined; crooked
方言集汇
◎ 粤语:lyun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蛉惩炔荒苄凶?
瘖聋跛躄。——《礼记·王制》
犹将伸伛起躄。——枚乘《七发》
民家有躄者。——《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正义:“跛也。”
躄者见虎而不走。——《淮南子·说林》
躄者告盲者。——《淮南子·说山训》
胝身躄步。——柳宗元《天对》
瘖聋跛躃。——《礼记·王制》
(2) 又如:躄足(跛足;瘸腿);躄步(跛行)
英文翻译
cripple, lame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p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辟 | 必益 | 幫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pjek/piek | pĭɛ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