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踠
繁体
攣踠
注音
ㄌㄨㄢˊ ㄨㄢˇ
词语释义
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州 之野产异蛇……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引证解释
⒈ 手足屈曲不能伸展之病。
引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挛踠的国语词典
手脚弯曲不能伸直的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或读为ㄌㄨㄢˊ ㄨㄢˇ luán wǎn。
挛踠的网络释义
挛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羉(
)声。本义:维系,牵系)(2) 同本义
挛,係也。——《说文》
有孚挛如。——《易·小畜》。马注:“连也。”
(3) 又如:挛缀(联结);挛结(纠结);挛牵(牵制;束缚);挛索(系绳);挛格(捆缚;束缚)
(4) 抽搐,痉挛;手足蜷曲不能伸直
痿躄为挛。——《素问·疏五过论》
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宋· 王安石《洪范传》
(5) 又如:挛曲(蜷曲);挛卧(蜷曲而卧);挛屈(蜷曲)
英文翻译
tangled; entwined; crooked
方言集汇
◎ 粤语:lyun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人体足胫相连的活动部位
其母病,掌踠不能动作。——清· 薛福成
(2) 亦指马脚与蹄间相连的屈曲处
蹄俗得厚而大,踠欲得细而促。——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
形容词
(1) 弯曲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崔珏《器李商隐》
(2) 又如:踠局(蜿蜒曲折的样子)
英文翻译
to writhe, struggle, squirm, wriggle; to be impatient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 客家话:[梅县腔] wan3
◎ 客家话:[梅县腔] w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婉 | 於阮 | 影 | 元合 | 上聲 | 阮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qyanx/vaan | ʔĭwɐ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