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非是我挑茶斡刺,则问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儿,要说个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成语用法
挑茶斡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引证解释
⒈ 寻事生非。
引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非是我挑茶斡刺,则问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儿,要説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那婆娘舌剌剌挑茶斡刺,百枝枝花儿叶子。”
挑茶斡刺的国语词典
寻是生非。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那婆娘舌剌剌挑茶斡刺,百枝枝花儿叶子,望空里揣与他个罪名儿。」也作「剜刺挑茶」。
挑茶斡刺的网络释义
挑茶斡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iāo
动词
(1) (本义的挑读
,挖取)(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词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容词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au1 [沙头角腔] tiau1 [客英字典] tiau1 [陆丰腔] tiau1 [东莞腔] tiau1 [宝安腔]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tiau1 [海陆丰腔] tiau1 [台湾四县腔] tiau1
◎ 潮州话:tiou1/tiao1 tiê1/ti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祧 | 吐彫 | 透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tʰieu | th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茶树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动词
饮茶;喝水 。如:茶话(饮茶谈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斗,倝( )声。本义:勺把)(2) 同本义 斡,蠡柄也。——《说文》。段玉裁注:“判瓠为瓢以为勺,必执其柄而后可以挹物。执其柄则运旋在我,故谓之斡。” (3) 古小车轮 斡…扬雄杜林说皆以为轺车轮斡也。——《说文》。 段玉裁注:“轺车者,小车也。小车之轮曰斡,亦取善转运之意。” 动词 (1) 旋转 斡,转也。——《广雅·释诂四》 斡弃周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斡旋天地(转变世界);斡流(流转);斡运(旋转运行);斡维(运转的枢纽);斡萦(旋转;运转);斡转(运转) (3) 挑,负 也强如提关列窖,也强如斡担挑箩。——元· 杨显之《酷寒亭》 (4) 挖;掏取 。如:斡刺(挑刺;找岔儿) 英文翻译revolve, rotate, turn
方言集汇◎ 粤语:gun2 waat3 w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vad6 [宝安腔] wat7 [梅县腔] wat7 [海陆丰腔] wat7 ren5 [客英字典] vat7 gwon3 gon3 [台湾四县腔] wat7 jen5 ◎ 潮州话:uag4(uak) [潮州]uêg4(uek)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详细解释cī(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cì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方言集汇◎ 粤语:ci3 cik3 sik3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五寘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