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拨防卫

tiǎo bō fáng wèi [tiao bo fang wei]

词语释义

指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对方,引诱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实行加害的行为。

汉字详情

tiāo,tiǎo [ti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IQN
五行:
仓颉: QLMO
四角: 52013

详细解释

tiāo

动词

(1) (本义的挑读 tiǎo,挖取)

(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词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容词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ti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tiāo

英文翻译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 to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iu1 tiu5 tou1
◎ 客家话:[梅县腔] tiau1 [沙头角腔] tiau1 [客英字典] tiau1 [陆丰腔] tiau1 [东莞腔] tiau1 [宝安腔]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tiau1 [海陆丰腔] tiau1 [台湾四县腔] tiau1
◎ 潮州话:tiou1/tiao1 tiê1/ti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吐彫平聲開口四等tʰieutheu
[b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NTY
五行:
仓颉: QIV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 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 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 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 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 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 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 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 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 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 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掉转 。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如:分成两拨儿

英文翻译

move; dispel; distribute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潮州话:puah4

宋本广韵

fáng [f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YHS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
wèi [wei]
部首: 215
笔画: 3
五笔: B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LM
四角: 1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2) 同本义

卫,宿卫也。——《说文》

卫护也。——《玉篇》

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备一夕之卫。——《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卫籍(军籍);守卫(防守保卫);自卫(保卫自己);捍卫(保卫);卫守(保卫防守);卫助(保卫协助);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卫侍(保卫侍奉);卫社(保卫国家);保家卫国;卫卒(护卫的兵卒);卫养(保护安抚);卫从(护卫侍从);卫蔽(卫护遮掩)

(4) 防护使之不受危险 。如:卫奉(守护侍奉)

(5) 谋求

有货,以卫身也。——《国语·鲁语下》

名词

(1) 卫士,保镖 。如:卫帮(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2) 担任卫护、防守之职的人

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 吕、 却之难。——《左传》

(3) 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

过了半年,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因买卖不公,彼此吵闹起来。——《儒林外史》

(4) 驴的别称

南中丞卓,吴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 上蔡。——《云溪友议》

(5) 箭羽

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射之,矢没其卫。——《论衡·儒增》

(6) 卫生的简称 。如:环卫部门

(7) 古国名 。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

之晋过 卫。——《吕氏春秋·慎行论》

宋、 卫、 中山。—— 汉· 贾谊《过秦论》

(8) 边陲,边远的地方

侯卫之班,藩服之职。——《文选》

(9) 水名 。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

恒、 卫既从,大陆既作。——《书·禹贡》

(10) 肢体

四卫变强。——《吕氏春秋》

(11) 姓。如: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在讨匈战争中,屡立战功);卫夫人(晋卫恒从女,李矩妻,也称“李夫人”。善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

英文翻译

guard, protect, defen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