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

àn bù [ an bu]
注音 ㄢˋ ㄅㄨˋ

词语释义

1.按照部类。 2.带领部属。 3.巡视部属。

词语解释

  1. 按照部类。

    汉 王粲 《浮淮赋》:“羣师按部,左右就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若夫善奕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2. 带领部属。

    《东观汉记·祭遵传》:“将军连年拒难,众兵即却,復独按部,功劳烂然。”

  3. 巡视部属。

    《新唐书·令狐峘传》:“ 齐映 为 江西 观察使,按部及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 鄢陵 梁尚书 官 陕西 ,一日,按部 河州 ,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引证解释

⒈ 按照部类。

汉王粲《浮淮赋》:“羣师按部,左右就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若夫善奕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⒉ 带领部属。

《东观汉记·祭遵传》:“将军连年拒难,众兵即却,復独按部,功劳烂然。”

⒊ 巡视部属。

《新唐书·令狐峘传》:“齐映为江西观察使,按部及州。”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鄢陵梁尚书官陕西,一日,按部河州,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按部的网络释义

按部

  • 按部是汉语词语。
  • 按部造句

    有元一代,山西地区肃政廉访司的遣使巡行、按部纠举较为频繁。
    在学习上,我们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好成绩。
    我不喜欢有准备的去做节目,喜欢随性而发!按部就班的做节目,尽管完美无暇,但是太假。正如庸俗为实,高雅为虚!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劝人做事按部就班,不要舍本逐末。
    快快乐乐过完年,洒洒脱脱去上班。按部就班去升迁,理所当然把钱赚。如痴如醉光阴短,机关算尽太麻烦。昂首阔步身康健,腹藏山岳心开船。自信满满吉相伴,阳光灿烂笑开颜。年后上班。
    它同样让我们的梦转化为现实,因为它是明确的,有最后期限,并且包含一个按部就班的计划。
    这是一个没有奇迹的现实啊,任何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是早已经决定和安排,没有所谓的奇迹……
    要知道,在宫里出头可不容易,太监吃了没事就喜欢研究些阴谋诡计,人人都奸滑,个个是人精,想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上升,基本是不可能的。
    我并不是在吹嘘,我知道我比很多人过得要轻松很多,但这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完成的,也并非偶然的。
    由于轻车熟路,淬体只不过按部就班而已,我也不再躁进,在血色茶花和草果等草药的帮助之下,徐徐前进,半日时间,不过前行十里便不再前进。
    人还没有老,心就老了,理想折翼,不如按部就班、随波逐流,一些人老早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然而今天的快餐店员工像其他客户服务人员一样按部就班,只有持有优惠券或登记在册的重要人物才能获此"殊荣"。
    基本上每次我听到这句话都是由于员工没有做到训练有素而引起的,有时不按章程办事,有时又太按部就班。
    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我们办事应该按部就班。
    当时的造纸配方现在还在,当今的工匠都可以依此按部就班。
    生产一件产品,必须根据操作规程,按部就班地进行。
    胛子,槽头,宝肋……三爷庖丁解牛似的将整猪按部位分解。
    现有两种基本的交易方式:农民既可以按部分出售年水配给量,也可以进行永久转让。
    你完全可能会有其他一些很难做到的放弃,但过程将是类似的按部就班,如果那是你真的想要做的事情,你将可以做到。

    汉字详情

    àn [an]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PVG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JV
    四角: 53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2) 同本义

    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说文》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项王按剑而跽曰。——《史记·项羽本记》

    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4) 控制;抑止

    以按徂旅。——《诗·大雅·皇矣》

    按强助弱。——《管子·霸言》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何不按兵束甲。——《资治通鉴》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不行。——《三国演义》

    (5) 又如:按下此事不提;按不住心头怒火

    (6) 考察,考验

    按诛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影胡公按部。——《明史·海瑞传》

    (7) 又如:按杀(查实处死);按讨(查验究治)

    (8) 打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9) 又如:按曲(击节唱曲);按键;按拍(打拍子);按板(拍击板眼);按鼓;按丝竹;按乐;按风琴

    (10) 按摩,用手在人身上推、捏、揉

    其治导引按蹻。——《素问·异法方宜论》

    按金驹,立长沟,枇杷落尽茱萸秋。——袁宏道《拟古乐府》

    (11) 又如:按跷(抚摩导引)

    (12) 巡视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3) 又如:按察(巡行视察);巡按(官名);按察司(官名。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明、清时一省的司法和检察机关);按临(按察考核;巡行到达)

    (14) 通“安”。安置;安定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汉书·高帝纪》

    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三国志·郭淮传》

    名词

    (1) 按语 。如:编者按

    (2) 姓

    介词

    (1) 依据;依照;按照

    各按行伍。——《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按理(按照常理);按章;按期;按说(按照情理来说)

    英文翻译

    put hand on, press down with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on3
    ◎ 客家话:[东莞腔] on5 [宝安腔] on5 [梅县腔] on5 [沙头角腔] on5 [客英字典] on5 [台湾四县腔] on5 [客语拼音字汇] =on4 [陆丰腔] on5 [海陆丰腔] 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旰去聲開口一等ʔɑnqanh/ann
    [b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UK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RNL
    四角: 0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 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2)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3)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 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 部落

    曾祖莫护跋,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晋书》

    (9) 分类,门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如:上部;南部

    (12) 单位 。如:编辑部;批发部

    (13) 军队领导机构 。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动词

    (1) 统率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 安排,布置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辖 。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量词

    (1) 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英文翻译

    part, division,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6 [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陆丰腔] pu1 [台湾四县腔] pu5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客英字典]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簿裴古上聲開口一等box/buub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