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据

àn jù [ an ju]
繁体 按據
注音 ㄢˋ ㄐㄨˋ

词语释义

1.谓屯兵支援。 2.依据。

词语解释

  1. 谓屯兵支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 军 长平 ,以按据 上党 民。” 司马贞 索隐:“谓屯兵 长平 ,以据援 上党 。”

  2. 依据。

    《新唐书·刘子玄传》:“ 子玄 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於 吴兢 ,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凡所改更,皆有按据,庶彰帝业,以副天心。”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而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

引证解释

⒈ 谓屯兵支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司马贞索隐:“谓屯兵长平,以据援上党。”

⒉ 依据。

《新唐书·刘子玄传》:“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於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凡所改更,皆有按据,庶彰帝业,以副天心。”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而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

按据的网络释义

按据

  • 按据(àn jù)有两个意思:
  • 1.谓屯兵支援。《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 军 长平 ,以按据 上党 民。” 司马贞 索隐:“谓屯兵 长平 ,以据援 上党 。”
  • 2.依据。《新唐书·刘子玄传》:“ 子玄 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於 吴兢 ,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凡所改更,皆有按据,庶彰帝业,以副天心。”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而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
  • 汉字详情

    àn [an]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PVG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JV
    四角: 53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2) 同本义

    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说文》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项王按剑而跽曰。——《史记·项羽本记》

    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4) 控制;抑止

    以按徂旅。——《诗·大雅·皇矣》

    按强助弱。——《管子·霸言》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何不按兵束甲。——《资治通鉴》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不行。——《三国演义》

    (5) 又如:按下此事不提;按不住心头怒火

    (6) 考察,考验

    按诛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影胡公按部。——《明史·海瑞传》

    (7) 又如:按杀(查实处死);按讨(查验究治)

    (8) 打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9) 又如:按曲(击节唱曲);按键;按拍(打拍子);按板(拍击板眼);按鼓;按丝竹;按乐;按风琴

    (10) 按摩,用手在人身上推、捏、揉

    其治导引按蹻。——《素问·异法方宜论》

    按金驹,立长沟,枇杷落尽茱萸秋。——袁宏道《拟古乐府》

    (11) 又如:按跷(抚摩导引)

    (12) 巡视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3) 又如:按察(巡行视察);巡按(官名);按察司(官名。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明、清时一省的司法和检察机关);按临(按察考核;巡行到达)

    (14) 通“安”。安置;安定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汉书·高帝纪》

    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三国志·郭淮传》

    名词

    (1) 按语 。如:编者按

    (2) 姓

    介词

    (1) 依据;依照;按照

    各按行伍。——《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按理(按照常理);按章;按期;按说(按照情理来说)

    英文翻译

    put hand on, press down with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on3
    ◎ 客家话:[东莞腔] on5 [宝安腔] on5 [梅县腔] on5 [沙头角腔] on5 [客英字典] on5 [台湾四县腔] on5 [客语拼音字汇] =on4 [陆丰腔] on5 [海陆丰腔] 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旰去聲開口一等ʔɑnqanh/ann
    jù,jū [ju]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NDG
    仓颉: QSJR
    四角: 57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occupy, take possession of; a bas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九魚平聲開口三等kio/kivk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