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提取,收罗。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至 湘乡 曾文正公 出,扩 姚氏 而大之,并功、德、言为一涂,挈揽众长,轢 归 掩 方 ,跨越百氏。”
引证解释
⒈ 提取,收罗。
引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序》:“至湘乡曾文正公出,扩姚氏而大之,并功、德、言为一涂,挈揽众长,轢归掩方,跨越百氏。”
挈揽的网络释义
挈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通“契”。契约,书契
今内史稻田租挈重。——《汉书·沟洫志》
书挈所录帝王遗事。——卫觊《魏受禅表》
动词
(1) (形声。本义:提起)
(2) 同本义
挈,县持也。——《说文》
挈,提也。——《广雅》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
挈壶氏。——《周礼》
班白不提挈。——《礼记·王制》
信挈其手。——《汉书·韩信传》
龙尾车者,河滨挈水之器也。——《农政全书》
(3) 又如:挈瓶(谓提瓶汲水);挈领(提起衣领);提纲挈领;挈壶(悬壶);挈辔(县辔)
(4) 带领
挈国之辞也。——《谷梁传·宣公十一年》
挈其妻子以奔曹。——《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
元兵哨马报知蛮子 海牙,他便挈兵而待。——《英烈传》
挈家侨居邑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西游记》
(5) 又如:挈家(携家带眷);挈累(携带家室);挈眷(携带家眷);挈囊(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称挈囊,因而也称掌文书之官为挈囊);挈带(带领);挈引(带领引导);挈领(带领)
(6) 提携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燕易矣。——《汉书》
(7) 又如:挈带(提携);挈扶(提携扶助);挈提(提携,扶植);挈维(提携护持);挈携(提携;携带);挈持(扶持)
(8) 通“契”。刻
旦算祀于挈龟。——《汉书·叙传上》
(9) 通“洯”。刀刻
廷尉挈令。——《汉书·张汤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b5 [台湾四县腔] kie5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ke5 [宝安腔] get7 | ke5 [梅县腔] ke.5 [海陆丰腔] kie5 g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猰 | 苦結 | 溪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khet/qet | kʰie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2) 同本义
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揽跋(揽辔跋涉);揽镜(持镜;对镜);揽持(把持;掌握);揽摄(把持)
(4) 总揽(全面掌握);一把抓 。如:揽延(延揽);揽取(承揽);揽活(揽取活计);揽纳(包揽代纳赋税)
(5) 搂,拥抱,围抱 。如:揽抱(拥抱);揽取(抱取,搂取);揽持(犹拥抱)
(6) 采摘
(7) 又如:揽月(摘月。喻壮举);揽取(摘取,收取);揽结(采摘系结)
(8) 挥 。如:揽泣(挥泪);揽涕(挥泪)
(9) 招惹 。如:揽野火(惹麻烦);揽事(惹事,管闲事)
(10) 招引;兜揽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
(11) 又如:揽脚(脚夫招揽顾客);揽事(管闲事);揽买卖
(12) 提,撩起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通“览”。观看
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庄子·在宥》
流揽无穷,归神日母。——汉· 枚乘《七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m2 [潮州、饶平]lam2 [澄海]na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