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 春秋 时, 吴王 寿梦 少子 季札 封于 延陵 ,号 延陵季子 。他出使路过 徐国 , 徐国 国君很爱他的剑。
季札 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 徐 君已死, 季札 就把剑挂在 徐 君墓上,表示不能因 徐 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唐 王维 《哭祖六自虚》诗:“不期先挂剑,长恐后着鞭。” 明 张煌言 《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挂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 苏曼殊 《答萧公书》:“今托 穆弟 奉去《饮马荒城图》一幅,敬乞足下为焚化於 赵公 伯先 墓前,盖同客 秣陵 时许 赵公 者,亦昔人挂剑之意。”
引证解释
⒈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 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 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 徐君已死, 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引唐王维《哭祖六自虚》诗:“不期先挂剑,长恐后着鞭。”
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挂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
苏曼殊《答萧公书》:“今托穆弟奉去《饮马荒城图》一幅,敬乞足下为焚化於赵公伯先墓前,盖同客秣陵时许赵公者,亦昔人挂剑之意。”
挂剑的国语词典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
挂剑的网络释义
挂剑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圭(
)声。本义:区别,区分)(2) 同本义
挂,画也。——《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 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
挂于季指。——《仪礼·特牲礼》
变更易常以掛功名。——《庄子·渔夫》。释文:“别也。”
(3) 悬挂;下垂
挂曲琼些。——《楚辞·招魂》。注:“悬也。”
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齐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4) 又如:挂匾;挂筹(将酒筹挂在座旁,以示暂时离席);挂红(给人披封红色绢绸,以示贺喜);挂雷(悬挂着的爆炸武器)
(5) 钩住;拴住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把拖车挂上;我的衣服被钉子挂住了
(7) 登记 。如:挂号;挂失;挂名
(8) 穿上,披上 。如:挂绿(身披绿袍);挂孝(戴孝);挂甲;挂服(戴孝)
动词
(1) 牵念,因牵挂而放心不下。如:这件事总挂在心上;挂心肠(挂念);挂绊(牵挂);挂心钩(牵肠挂肚者)
(2) 通“絓”。悬挂
罩者抑之,挂者举之。——《淮南子·说林》
量词
穿在绳上的一串东西,尤指穿满的一串 。如:一挂鞭炮;一挂红辣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5 [宝安腔] ga5 [梅县腔] gwa5 [台湾四县腔] gwa5 [海陆丰腔] gwa5 [东莞腔] g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卦 | 古賣 | 見 | 佳合 | 去聲 | 卦 | 合口二等 | 佳 | 蟹 | krueh/koeh | kwa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刀,佥(
)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2) 同本义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4) 剑术 。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动词
(1) 以剑杀人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