拲梏

gǒng gù [ gong gu]
注音 ㄍㄨㄥˇ ㄍㄨˋ

词语释义

1.泛指手铐之类的刑具。 2.引申指逮捕拘禁。

词语解释

  1. 泛指手铐之类的刑具。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袁傪 之破 袁晁 ,擒其伪公卿数十人,州县大具拲梏,谓必生致闕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三:“室家实杻械,拲梏安能逃。”

  2. 引申指逮捕拘禁。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诗:“女兄与所天,株连遭拲梏。”

引证解释

⒈ 泛指手铐之类的刑具。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袁傪之破袁晁,擒其伪公卿数十人,州县大具拲梏,谓必生致闕下。”
清唐孙华《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三:“室家实杻械,拲梏安能逃。”

⒉ 引申指逮捕拘禁。

明张煌言《虏廷以余倡义既久》诗:“女兄与所天,株连遭拲梏。”

拲梏的网络释义

拲梏

  • 拲梏是汉语词汇,读音为gǒng gù,意思是手铐之类的刑具。
  • 汉字详情

    gǒng [gong]
    部首: 432
    笔画: 10
    五笔: AWRJ
    仓颉: TCQ
    四角: 4450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悚上聲開口三等kyungx/kivnkkĭwoŋ
    [gu]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TFK
    五行:
    仓颉: DHGR
    四角: 449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2) 同本义

    梏,手械也。——《说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吕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汉书·范滂传》

    凡囚者,上罪梏拲(两手关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周礼·秋官·掌囚》

    (3) 又如:梏桎(即桎梏。束缚手足的刑具);梏掠(用刑拷问);梏拲(古代刑具,也指械系)

    (4) 为了防牛触人而套在牛角上的横木。字本作告

    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动词

    (1) 戴上手铐。也泛指械系,拘系

    执而梏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主梏扑者亦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监禁

    帝乃梏之疏属之山(疏属:山名)。——《山海经》

    (3) 约束,束缚 。如:梏亡(因受束缚而丧失);梏拲(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英文翻译

    handcuffs, manacles, fetters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 客家话:[梅县腔] guk7 kuk7 [宝安腔] guk7 | gok7 [客英字典] kw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gog5 [海陆丰腔] guk7 k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沃入聲開口一等kuokkuuk/k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