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 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 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 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 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 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 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 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 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 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 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掉转 。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如:分成两拨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pua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2) 同本义
弓,兵也,所以发矢。——《说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正字通》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韩非子·扬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又如:弓手(亦作“弓箭手”。宋元时州县统辖的负责巡逻、缉捕的兵卒);弓壶(有“弓”字铭文的酒器;装弓的袋);弓号(弓);弓剑(弓与剑);弓箕(弓和箕。喻指世传的家业技艺)
(4) 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
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范爱农》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乐府诗集·隋·明余庆·军行》
(5) 又如:弹弓;胡琴弓;弓小(弓形而纤小);弓弯(弓鞋。指缠脚妇女穿的鞋)
(6) 演奏弓弦乐器时的运弓技术 。如: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击跳弓;弹跳弓;抛弓
(7) 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端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侯道五十弓。——《仪礼·乡射礼记》
丈地弓制不真,责之弓手。——清· 黄六鸿《清文部·责经手》
(8) 又如:弓手(古代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量词
(1) 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自冢至麓,凡二百弓。——唐· 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
(2) 又如:弓口(尺寸。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
动词
(1) 弯曲,引申为弯身,指行礼
据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谓有士人醉卧,见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返首髻及地,腰势如规
(2) 又如:弓腰人(古指舞伎);弓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弓 | 居戎 | 見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kĭuŋ | kiung |
详细解释
qū
形容词
(1)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2)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3) 迂曲;婉转 。如:曲谕(婉转动人的教诲);曲止(婉转阻止);曲言(婉言);曲譬(婉转譬喻);曲子(指肠子);曲邃(曲折深邃);曲狭(迂曲狭窄);曲复(迂回曲折)
(4) 周遍;多方面;详尽 。如:曲止(委曲详尽);曲至(周到);曲防(遍设堤坊)
(5) 表敬之词 。如:曲延臣算(请求通融,延长我的寿命);曲延(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
(6) 邪僻,不正派 。如:曲心矫肚(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曲意(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曲就(委曲成全);曲全(曲意保全)
(7) 细,细小 。如:曲惠(小惠);曲智(小智);曲胜(小胜);曲艺(医卜之类的小技艺)
(8) 假借为“局”。狭隘,拘泥
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名词
(1) 理屈;理亏
其言曲而中。——《易·系辞下》
曲在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曲在秦。
以负秦曲。
(2) 又如:曲挠(无罪而被枉屈);曲论(歪曲事实的议论;狡辩)
(3) 弯曲的地方,亦指幽深之处
在汾一曲。——《诗·魏风·汾沮洳》
汾之一曲。—— 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曲阿(屋的曲角);曲房(内室,密室);曲屋(周旋曲屈的楼阁);曲隈(曲折隐蔽之处)
(5) 偏僻的处所;乡里 。如:曲士(乡曲之士);曲落(村庄);曲道(乡曲,乡里);曲辫子(乡愚)
(6) 小巷 。如:曲头(巷头;街头)
(7) 蚕箔,用苇或竹编制的养蚕的器具
勃以织曲薄为生。——《史记·周勃世家》
(8) 又如:曲簿(养蚕的器具)
动词
(1) 使弯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弘曲躬而自卑。——《后汉书·郑弘传》
(2) 又如:曲匝(身体屈曲辗转);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名词
(1) 酒母 。如:红曲;神曲;曲糊(粘浆状态的酒曲);大曲(酿造白酒用的一种曲);酒曲(酿酒用的曲)
(2) 泛指酒 。如:曲蘖(酒);曲王(指酒神);曲生(酒的别名)
(3) 另见
qǔ
名词
(1) 乐曲,歌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3)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4)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量词
(1) 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曲清歌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k7 [沙头角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东莞腔] kiuk7 [宝安腔] kiuk7 [海陆丰腔] kiuk7 [陆丰腔] kiuk7
◎ 潮州话:kêk4 kak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曲 | 丘玉 | 溪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khyuk/qivk | kʰĭw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2)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飞矢;矢石(箭和礧石。古代守城的武器);矢人(造箭的工匠);矢如雨下(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矢房(箭袋);矢书(战争中用箭射至敌方的文字);矢干(箭杆);矢锋(箭的尖端);矢镝;矢镞(箭头);矢刃(箭和刀。泛指兵器)
(4) 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主人奉矢。——《礼记·投壶》
(5) 又如:矢跃(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亦泛指投壶活动)
(6) 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值弧与弦之半曰矢。——清· 戴震《句股割圜记上》
(7) 通“屎”。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筐盛矢。——《庄子·人间世》
是人也,所谓以孤父之戈钃牛矢也。——《荀子·荣辱》
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
动词
(1) 通“誓”。发誓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夫子矢之曰……《论语·雍也》
遗风令歌,永矢不愃。——《汉·平舆令薛君碑》
(2) 又如:矢孤介(誓守清高不随世俗的品格);矢素志(立誓实现自己的夙愿);矢慎矢勤(立誓谨慎和勤勉);矢棋(棋艺高明的人);矢日(指着太阳发誓);矢心不二(立誓无二心);矢死(誓死);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矢盟(立誓);矢誓(立誓;盟誓);矢忠
(3) 通“施”。施行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大雅·江汉》
书曰:公矢鱼于棠。——《左传·隐公五年》
(4) 又如:矢谋(施行计谋)
(5) 陈述
皋陶矢厥谟。——《书·大禹谟》
(6) 又如:矢心(陈示衷心)
(7) 陈列
公矢鱼于棠。——《春秋·隐公五年》
形容词
(1) 直;正直,端正
矢,直也。——《广雅》
其直如矢。——《诗·小雅·小东》
捍矢言而不纳。——潘岳《西征赋》
(2) 又如:矢节(正直守节);矢夫(正直之臣);矢言(正直之言;直言,直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1 ci3 | si3 [海陆丰腔] chi1 [客英字典] chi3 shi5 [东莞腔] si3 [梅县腔] she5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矢 | 式視 | 書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sjiix/sjyy | ɕ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