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剌

bō là [ bo la]
繁体 撥剌
注音 ㄅㄛ ㄌㄚˋ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拟声词:船尾跳鱼拨剌鸣。

词语解释

  1. 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

    《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橈。” 高诱 注:“拨剌,不正也。”

  2. 张弓貌。

    《后汉书·张衡传》:“弯威弧之拨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李贤 注:“拨剌,张弓貌也。”拨,《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拔”。

  3. 亦作“ 拨喇 ”。象声词。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腕头花落舞製裂,手下鸟惊飞拨剌。”《西游记》第二一回:“ 灵吉菩萨 将飞龙寳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

  4. 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 杜甫 《漫成一绝》:“沙头宿鷺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 马纯 《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復有扬鬣拨剌之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子游》:“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鷁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

引证解释

⒈ 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

《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橈。”
高诱注:“拨剌,不正也。”

⒉ 张弓貌。拨,《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拔”。

《后汉书·张衡传》:“弯威弧之拨剌兮,射嶓冢之封狼。”
李贤注:“拨剌,张弓貌也。”

⒊ 亦作“拨喇”。象声词。

唐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腕头花落舞製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西游记》第二一回:“灵吉菩萨将飞龙寳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

⒋ 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唐李邕《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杜甫《漫成一绝》:“沙头宿鷺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马纯《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復有扬鬣拨剌之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子游》:“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鷁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

拨剌的国语词典

拨弄。元.司农司《农桑辑要.卷二.播种.苎麻》:「于畦内用极细梢杖三四根,拨刺令平可。」也作「扒剌」。

拨剌的网络释义

拨剌

  • 拨剌,汉语词汇。
  • 拼音:bō la
  • 释义: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
  • 2.张弓貌。
  • 3.亦作“拨喇”。象声词。
  • 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 拨剌造句

    奥尔玛难得的收起了嬉皮笑脸,拨剌了火堆上烧烤的肉,似乎也赞同伊娜娃的话。
    ,左手放弃调柱按弦,左右手齐出,泼水一般的拨剌而下。
    的,王存也不言声,手脚麻利地拨剌,那小兄弟哭出了声。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花儿怕谢,女人怕比,这一比,正经人家闺中的教条严谨,与风尘女子的新鲜拨剌,立马让观的男人心里痒至难当。
    顾会雄蹑手蹑脚跳到外屋门前,急不可耐地拿起匕首,拨剌门闩。
    方手举以示众,鱼忽拨剌掉尾,击中左颊,仆水中。
    他边拨剌开围观的人,边说“别看热闹了,赶紧的,整理内务。
    向身侧竭力探出,把手脚够不到的最后一个金币拨剌回来,同时以惊恐却坚决非常的语气颤声大叫道这些是我的。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拨剌红。

    汉字详情

    [b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NTY
    五行:
    仓颉: QIV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 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 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 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 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 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 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 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 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 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 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掉转 。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如:分成两拨儿

    英文翻译

    move; dispel; distribute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潮州话:puah4

    宋本广韵

    là,lá [la]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GKIJ
    五行:
    仓颉: DL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割开;划开 。如:手剌破了

    (2) 另见

    形容词

    (1) (会意。从束,从刀。本义:乖戾;违背)

    (2) 同本义

    愎佷遂过曰剌。——《周书·谥法》

    不乖剌。——《礼记·礼运》注

    至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剌戾(违逆);剌谬(违背;悖谬)

    (4) 邋遢 。如:剌塔(剌搭,剌达,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烂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宽松)

    (5) 辣辣。形容燥热 。如:剌剌(也作“辣辣”。象声词。咬牙声)

    (6) 另见

    英文翻译

    slash, cut in two; contra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t8 [海陆丰腔] lat8 [客语拼音字汇] la1 lad6 [台湾四县腔] lat8 [宝安腔] lat8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盧達入聲開口一等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