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 同本义
撥,治也。——《说文》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拨烦(治理烦杂的事务);拨乱(治理乱政;平定祸乱);拨畦(整治田畦);拨通(开导;启发)
(4) 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香炉风雪拨帘看。——唐· 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
乃奋臂以指拨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拨风(像拨开大风的样子,速度异常之快);拨火儿(拨动火种使火烧得旺,比喻挑拨);拨置(挑拨);拨嘴(拌口舌);拨正(拨动使正;曲与直)
(6) 调拨
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7) 又如:拨款;拨降(发下);拨发(调拨发运);拨换(调换);拨兑(调拨;掉换)
(8) 废弃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9) 又如:拨置(废置;挑拨);拨弃(抛开,丢弃);拨捐(犹泼弃,倾弃)
(10) 排除
虽然如此,早晚定拨冗而来。——毕魏《三报恩》
(11) 断绝,折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12) 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 碰撞;撞击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掉转 。如:拨转(掉转;转动;回心转意);拨转文词(调转话题)
名词
拨子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量词
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如:分成两拨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pua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 《说文》:“散也。从宀儿(人),人在屋下,无田事也。”儿,“人”的古文形体。本义:闲散)
(2) 同本义
冗,散也。——《说文》
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周礼·槁人》
流散冗食。——《汉书·谷永传》
(3) 又如:冗从(官名。散职侍从官。出则骑从,居则宿卫);冗职(闲散的官职);冗兵(闲散无事的军队);冗食(公家给食。坐吃闲饭);冗人(闲人,吃闲饭的人);冗口(吃闲饭的人);冗吏(无固定职事的官吏)
(4) 多余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陆机《文赋》
承训罢冗费,市马益军。——《新唐书·康承训传》
又裁节邮传冗费。——《明史·海瑞传》
(5) 又如:冗列(多余的官员);冗局(多余的机构);冗句(累赘的文句);冗积(冗员积累);冗僭(多余而又不称职的官吏);冗辞(不当而无用的言辞);冗蠹(多余而有害者)
(6) 庸劣,平庸 。如:冗末(卑劣);冗龊(鄙琐);冗秽(卑污);冗懦(懦弱无用);冗猥(低微卑劣的杂吏);冗末(庸劣);冗下(官位低下);冗政(腐败混乱的政局);冗浊(卑下。亦指庸劣卑污的人);冗贱(平庸卑微的人)
(7) 繁杂,由各种问题、人员混杂在一起 。如:冗赋(杂税);冗扰(事情繁杂,不得清静);冗沓(繁杂);冗闹(繁杂);冗芜(琐碎杂乱);冗滞(杂乱而不流畅);冗委(事务繁琐);冗隘(杂乱狭窄);冗碎(繁杂琐碎);冗役(繁杂的事务)
(8) 繁忙 。如:冗率(繁忙而粗疏);冗迫(繁忙;匆忙);冗坌(繁忙);冗忙(繁忙)
(9) 离散,向四周散开
冗,民无定居。——《正字通》
(10) 无用 。如:冗费(无用的滥费);冗言(无用的话);冗怯(怯懦无用)
(11) 一般 。如:冗泛(泛泛;一般);冗衣(粗劣的衣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cin3 [客英字典] jung3 [宝安腔] jung3 [梅县腔]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3 [客语拼音字汇] yung1 [海陆丰腔] rung3
◎ 潮州话:而翁2 [揭阳、潮阳]而雍2(戎2),rong2 [揭阳、潮阳]ri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宂 | 而隴 | 日 | 鍾 | 上聲 | 腫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njyungx/rvn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位声。从立,隶声。本义:走到近处察看)
(2) 同本义
涖,视也。——《尔雅》
宿眂涤濯,莅玉鬯。——《周礼·春官》
(3) 治理;统治;管理
刁莅事三年。——《韩非子·十过》
楚庄王莅政三年。——《韩非子·喻老》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莅官(官员到任);莅会(到会);莅政(莅正。掌管政事);莅民(管理百姓)
(5) 来;到
方叔莅止,其车三千。——《诗·小雅·采芑》
今年蒞淮海。—— 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
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庄子·在宥》
矜庄以莅之。——《荀子·非相》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
吾子将莅之。——《仪礼·士冠礼》
(6) 又如:莅止(来到);莅临(亲自到达。多指为政者或上级官吏的到来)
象词
形容水声、风声的象声词。如:莅莅(形容流水声);莅飒(树木摆动的声音。形容行动迅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5 [客英字典] li5 [海陆丰腔] li5 [宝安腔] li3 [梅县腔] li5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利 | 力至 | 來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li | liih/li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 同本义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4)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注:“监也。”
今陛下君临四方。——《宋史·赵普传》
(5) 又如:临引(居上察下。今称监察);临制(监临控制;指皇后临朝称制);临政(亲理政务)
(6)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临众发政而治民。——《墨子·尚贤下》
把酒临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7) 如:临川(面对川流);临穴(面对自己的圹穴。亦指面对(别人的)墓穴);临敌(面对敌人)
(8) 碰上, 逢着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 又如:临头(落到头上;当头);临风(迎风;当风);临谷(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
(10) 到,至。后常用作敬辞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曹操《步出夏门行》
自往临视。——晋· 干宝《搜神记》
(11) 又
王即临之。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 又如:光临;莅临;临按(亲临按问);临送(谓亲临送别);临讯(谓亲临审讯)
(13) 攻伐;胁制
君临函谷。——《战国策·西周策》。注:“犹守也。以临 韩魏。”注:犹伐也。”
(14) 又如:临军对阵(指战场上对峙交锋)
(15) 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临书爱真迹。——姚合《秋夕遣怀》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蔡元培《图画》
(16) 又如:临池(研习书法);临本(临摹原作的写本);临帖(照着字帖临摹)
(17) 治理、管理、统治 。
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上帝临女。(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论语·雍也》
(18) 如:临人(治理百姓);临御(临视统御。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
(19)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以临二周之郊,诛 周主之罪。——《战国策·秦策一》
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
(20) 又如:临没(将沉没时);临觞(将要喝酒的时候);临颖(临笔。指写信的时候)
(21) 临视(指位尊者对位卑者) 。如:临存(临视省问。多指地位高的人探问地位低的人);临问(亲临探问。卑者对尊者之敬辞)
(22) 置身(其中) 。如:临阵(身临战场)
介词
(1) 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临歧(临别时;分别);临文(指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临别;临行;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