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
词语释义
拜金主义
(1) 一种主张金钱可主宰一切的思想潮流
词语解释
崇拜金钱,以金钱为中心的思想。
王锺麒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近世翻译 欧 美 之书甚行,然著书与市稿者,太抵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 鲁迅 《而已集·<尘影>题辞》:“在拾煤渣的老妇人的魂灵中看见拜金主义。”
引证解释
⒈ 崇拜金钱,以金钱为中心的思想。
引王锺麒《中国历代小说史论》:“近世翻译欧美之书甚行,然著书与市稿者,太抵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
鲁迅《而已集·<尘影>题辞》:“在拾煤渣的老妇人的魂灵中看见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的国语词典
行事作为以崇拜金钱为中心。
如:「他是个典型的拜金主义者,认为只有钱可以解决事情。」
拜金主义的网络释义
拜金主义 (汉语词语)
拜金主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形容词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6) 富贵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英文翻译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方言集汇◎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梅县腔] gim1 [东莞腔] gim1 [宝安腔] gim1 [陆丰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方言集汇◎ 粤语:zyu2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九麌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粤语:ji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