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路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拜尘 ”。
引证解释
⒈ 见“拜尘”。
拜路尘的网络释义
拜路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dust, dirt, ashes, cinders
方言集汇◎ 粤语:c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