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赐

bài cì [ bai ci]
繁体 拜賜
注音 ㄅㄞˋ ㄘˋ

词语释义

拜赐 bàicì

(1) 拜谢他人的赏赐赠予

humbly receive (gifts,advice)

词语解释

  1. 拜谢或拜受赐赠。

    《礼记·玉藻》:“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 孔颖达 疏:“此一节尊卑受赐拜谢之礼。”《史记·大宛列传》:“﹝ 騫 ﹞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昆莫 起拜赐,其他如故。” 宋 宋祁 《九日侍宴太清楼》诗:“省收行步玉,拜赐儼华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手摘煖耳藏之。 江陵 亦不以为讶,此已拜赐而违命不用者。”亦指拜受赐教。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

引证解释

⒈ 拜谢或拜受赐赠。

《礼记·玉藻》:“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
孔颖达疏:“此一节尊卑受赐拜谢之礼。”
《史记·大宛列传》:“﹝騫﹞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宋宋祁《九日侍宴太清楼》诗:“省收行步玉,拜赐儼华裙。”
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手摘煖耳藏之。 江陵亦不以为讶,此已拜赐而违命不用者。”
亦指拜受赐教。 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

拜赐的国语词典

拜谢别人的赠予。

拜赐的网络释义

拜赐

  • 拜赐出自《礼记·玉藻》,释义为拜谢他人的赏赐赠予。
  • 拜赐造句

    狼,为了生存纯粹地拜赐自然恩惠而形成独特的生命意义,被视为游牧民族灵魂追随的祖先。
    外媒称,印度最大的战舰“超日王”号航空母舰拜赐于另外一艘可能很快就会退役的军舰,将终于拥有自己的防空系统。
    汝肯发愿免偿,则阴曹销籍,来生拜赐多矣。
    拜赐于大自然造化,加拿大很多地方都有名山大川,游轮渡轮航线发达,夏季大家最爱坐邮轮。
    藏传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印度佛教的文化演变,也拜赐于苯教古老的文化形态。
    部分拜赐于奇妙的新科技,物理学上最近有些突破。这些突破对于解答某些悬案有所启发。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
    拜赐新篇爱我深,薄才用世恐难任。
    抛开用心会演之类的技术层面,黄渤的走红大约还是要拜赐于他在影像上诠释的都是些底层草根小人物。

    汉字详情

    bài,bái [bai,bai]
    部首: 432
    笔画: 9
    五笔: RDF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QMQJ
    四角: 21550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1 b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ci]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MJ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OAPH
    四角: 768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易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赏赐)

    (2) 给予;上给予下

    赐,予也。——《说文》

    上予下曰赐。——《正字通》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传》

    (3) 又如:赐光(赏脸,赏光);赐环(将放逐之臣赦罪召还);赐第(皇上敕建的府第);赐田(君主所赐予的田地);赐官(赐予设置家臣以治家邑的权力)

    (4) 请给 。如:赐函;赐示

    英文翻译

    give, bestow favors; ap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