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谢
词语释义
拜谢
1. 恭敬地表示感谢。
2. 用恭敬的礼节(跪拜)表示感谢。
词语解释
行拜礼表示感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解狐 荐其讎於 简主 以为相,其讎以为且幸释己也,乃因往拜谢。”《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曰:‘壮士。赐之巵酒!’则与斗巵酒。 噲 拜谢,起,立而饮之。” 唐 韩愈 《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诗:“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西游补》第十五回:“ 唐僧 面上微笑,叫 白旗 放了绑, 八戒 又一连磕了一百箇头,拜谢 唐僧 。”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 郑 惊喜拜谢。”
引证解释
⒈ 行拜礼表示感谢。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讎於简主以为相,其讎以为且幸释己也,乃因往拜谢。”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赐之巵酒!’则与斗巵酒。 噲拜谢,起,立而饮之。”
唐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诗:“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
《西游补》第十五回:“唐僧面上微笑,叫白旗放了绑, 八戒又一连磕了一百箇头,拜谢唐僧。”
清程麟《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郑惊喜拜谢。”
拜谢的国语词典
态度恭敬的致谢。
拜谢的网络释义
拜谢
拜谢的翻译
反义词
拜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英文翻译thank; decline
方言集汇◎ 粤语:ze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