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舞

bài wǔ [ bai wu]
注音 ㄅㄞˋ ㄨˇ

词语释义

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的礼节。

词语解释

  1. 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的礼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紈细綺相追飞。”《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谢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某拜舞已。上命赐坐,慰问殷勤。”

引证解释

⒈ 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的礼节。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紈细綺相追飞。”
《前汉书平话》卷上:“﹝高皇﹞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谢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某拜舞已。上命赐坐,慰问殷勤。”

拜舞的网络释义

拜舞

  • 拜舞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古代朝拜的礼节。
  • 汉字详情

    bài,bái [bai,bai]
    部首: 432
    笔画: 9
    五笔: RDF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QMQJ
    四角: 21550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1 b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wu]
    部首: 337
    笔画: 14
    五笔: RL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TNIQ
    四角: 802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舛( 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 同本义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动词

    (1) 跳舞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如:舞旋(耍弄;折腾)

    (8) 〈方〉∶作,搞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陆丰腔] wu3 [海陆丰腔] wu3 mu3 [客英字典] mu3 vu3 [台湾四县腔] wu3 mu3 [梅县腔] mu3 wu3 [沙头角腔] wu3 mu3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mu3) [客语拼音字汇] mu3 v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