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擢用。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臣每受詔于 盛化门 ,差次録第。其未及者,亦復随辈,皆见拜擢。”
引证解释
⒈ 犹擢用。
引汉蔡邕《陈政要七事疏》:“臣每受詔于盛化门,差次録第。其未及者,亦復随辈,皆见拜擢。”
拜擢的网络释义
拜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手,翟( )声。本义:抽引,拉拔)(2) 同本义 擢,引也。——《说文》 擢,拔也。——《方言二》 拔根曰擢。——《小尔雅》 擢贾之发,以赎 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列传》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枚乘《上书谏吴王》 卓齿之用 齐也,擢 湣王之筋,悬之庙梁。——《韩非子·奸劫弑臣》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宋· 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 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汉· 王符《潜夫论》 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明· 刘基《如梦令·题画》 (3) 又如:擢筋剥肤(擢筋割骨。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擢发(拔下头发) (4) 选拔 擢,今俗凡迁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正字通》 (5) 又如:擢佐(选拔辅佐人才);擢奇(选拔奇才);擢举(选拔荐举) (6) 拔官,提升官职 程乌、 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传》 时瑞已擢 嘉兴通判。——《明史》 (7) 又 擢瑞户薄主事。 (8) 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拔(提拔);擢拜(提拔授官);擢进(提拔进用);擢叙,擢序(提拔叙用);擢授(提升);擢登(犹擢升) (9) 耸出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韦应物《郡斋移杉》诗 (10) 又如:擢本(高耸的样子);擢拔(犹耸出,耸拔);擢削(耸立突出的样子);擢干(谓树干挺生、耸拔) (11) 登,及 。如:擢科(登第);擢冠(登第夺魁);擢桂(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英文翻译pull up, draw up; select
方言集汇◎ 粤语:zaak6 zok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og6 [宝安腔] cok8 [客英字典]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梅县腔] cok7 [海陆丰腔] cok8 ◎ 潮州话:diah4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四覺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