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忏

bài chàn [ bai chan]
繁体 拜懺
注音 ㄅㄞˋ ㄔㄢˋ

词语释义

拜忏 bàichàn

(1) 旧时请僧道念经礼拜,为人忏悔罪过,消灾免祸

他们家为这小长毛鬼拜忏念佛烧纸锭,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茅盾《春蚕》
religious ceremonies of worship and confession

词语解释

  1. 僧尼为信徒拜佛诵经以忏悔罪业,或超度亡灵。

    南朝 梁武帝 在 郗皇后 死后,集录佛经语句为《梁皇忏》十卷,命僧众拜诵祈祷。相传这是拜忏之始。 明 吴炳 《画中人·旅衬》:“不须另请男众,小尼原会拜懺的。”《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经是迷信,拜忏打醮是迷信,坟地风水也是迷信。”

引证解释

⒈ 僧尼为信徒拜佛诵经以忏悔罪业,或超度亡灵。 南朝梁武帝在郗皇后死后,集录佛经语句为《梁皇忏》十卷,命僧众拜诵祈祷。相传这是拜忏之始。

明吴炳《画中人·旅衬》:“不须另请男众,小尼原会拜懺的。”
《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经是迷信,拜忏打醮是迷信,坟地风水也是迷信。”

拜忏的国语词典

佛教徒诵经拜佛、忏悔业障。

拜忏的网络释义

拜忏

  • 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悔就是悔改,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念佛、称念佛的名号,由佛菩萨的慈悲摄受,发露自己过现的罪业,誓愿未来永不重做如此恶业,并在忏悔后复不再造。
  • 拜忏造句

    这个拜忏有个离垢慧经,专门讲的磕头要怎么样磕。
    傅如玉至心朝礼,终日在坛上跪拜忏诵。
    贾森在山间的小路上停下脚步,开始拜忏。
    进入礼忏现场,庄严肃穆,众人在台上法师的引领下礼佛、拜忏。
    同时,又有多少人愿意用他们的假期来拜忏呢?
    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一年又一年,参加了越来越多的拜忏法会,可以感觉到拜的力量正在身体里慢慢地长大。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民间的孟兰盆会除设斋供僧外,还加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他们社交上,或者是对家人的义务去拜忏呢?
    然而从老通宝懂事以来,他们家替这小长毛鬼拜忏念佛烧纸锭,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汉字详情

    bài,bái [bai,bai]
    部首: 432
    笔画: 9
    五笔: RDF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QMQJ
    四角: 21550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1 b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chàn [chan]
    部首: 339
    笔画: 6
    五笔: NTFH
    五行:
    仓颉: PHJ
    四角: 92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懺( xiān)声。本义:忏悔,自陈懊悔) 同本义

    佐愕然愧忏。——《晋书·佛图澄传》

    (2) 又如:忏礼(忏悔礼拜)

    英文翻译

    regret, repent; confess sins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3
    ◎ 潮州话:徐庵3(惨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