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墓

bài mù [ bai mu]
注音 ㄅㄞˋ ㄇㄨˋ

词语释义

拜扫坟墓。

词语解释

  1. 拜扫坟墓。

    《梁书·吕僧珍传》:“ 僧珍 去家久,表求拜墓。”《元典章·吏部五·奔丧迁葬假限》:“除省亲、拜墓、婚姻之事近后定夺外,据祖父母、父母丧亡并迁葬者,即係人子大事,合依旧例给假并除马程。”

引证解释

⒈ 拜扫坟墓。

《梁书·吕僧珍传》:“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
《元典章·吏部五·奔丧迁葬假限》:“除省亲、拜墓、婚姻之事近后定夺外,据祖父母、父母丧亡并迁葬者,即係人子大事,合依旧例给假并除马程。”

拜墓的网络释义

拜墓

  • 拜墓
  • bài mù ㄅㄞ ㄇㄨ
  • 拜扫坟墓。《梁书·吕僧珍传》:“ 僧珍 去家久,表求拜墓。”
  • 《元典章·吏部五·奔丧迁葬假限》:“除省亲、拜墓、婚姻之事近后定夺外,据祖父母、父母丧亡并迁葬者,即系人子大事,合依旧例给假并除马程。”
  • 汉字详情

    bài,bái [bai,bai]
    部首: 432
    笔画: 9
    五笔: RDF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QMQJ
    四角: 21550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1 b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mu]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AJ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AKG
    四角: 44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英文翻译

    grave, tomb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故去聲開口一等mumoh/m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