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礼拜神佛的用具。
《水浒传》第四回:“一面在寺里做僧鞋、僧衣、僧帽、袈裟、拜具。一两日都已完备。”
犹敬具。书信结尾的敬辞。用于署名之后。如:某某拜具。
引证解释
⒈ 礼拜神佛的用具。
引《水浒传》第四回:“一面在寺里做僧鞋、僧衣、僧帽、袈裟、拜具。一两日都已完备。”
⒉ 犹敬具。书信结尾的敬辞。用于署名之后。
例如:某某拜具。
拜具的国语词典
礼拜神、佛的用具。如蒲团、垫子等物品。
拜具的网络释义
拜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2)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具觞(备酒。觞:酒杯);具状(备办词状;写状子);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4) 写,题 李具状求在狱。—— 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具衔(题写官衔);知名不具;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6) 具备,有 具乎其前。——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具足(具备) (8) 判决;定案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名词 (1) 用具;器械 实战之具。——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农具;文具;刑具;卧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3) 才能;才干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酒席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5) 饭食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副词 (1) 完备;详尽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3) 假借为“俱”。都;全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量词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英文翻译tool, implement; draw up, write
方言集汇◎ 粤语:g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海陆丰腔]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沙头角腔] ki3 [东莞腔] ki3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u6 (kũ)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遇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