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赵旗

bá zhào qí [ ba zhao qi]
繁体 拔趙旗
注音 ㄅㄚˊ ㄓㄠˋ ㄑ一ˊ

词语释义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词语解释

  1. 同“ 拔赵帜易汉帜 ”。 五代 王仁裕 《贺王溥入相》诗:“一战文场拔 赵 旗,使调金鼎佐无为。”

引证解释

⒈ 同“拔赵帜易汉帜”。

五代王仁裕《贺王溥入相》诗:“一战文场拔赵旗,使调金鼎佐无为。”

汉字详情

[b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D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IK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如:拔火罐;拔毒

英文翻译

uproot, pull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 客家话:[东莞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8 [梅县腔] pat8 [海陆丰腔] pat8 bat8 [客英字典] pat8 [宝安腔]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5 pad6 [陆丰腔] pat8 [沙头角腔] pat8
◎ 潮州话:buak8[潮州]buêk8 ,bo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房越月合入聲合口三等byat/bvatbʰĭwɐt
zhào [zhao]
部首: 716
笔画: 9
五笔: FHQ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GOK
四角: 44800

详细解释

副词

(1)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趙,趋趙也。——《说文》

趙,及也。——《广雅》

天子北征,赵行囗舍。——《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2) 字亦作“踃”

简惰跳踃般纷絮兮。——傅毅《舞赋》

踃,跳也。字之作逍。——《埤仓》

英文翻译

surname; ancient 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u6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09
笔画: 14
五笔: YTA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TC
四角: 082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banner, flag, stream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