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茅连茹

bá máo lián rú [ ba mao lian ru]
繁体 拔茅連茹
注音 ㄅㄚˊ ㄇㄠˊ ㄌ一ㄢˊ ㄖㄨ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拔茅连茹 bámáo-liánrú

(1) 茅,即白茅。拔起茅草,根相牵连。比喻互相引荐,一人提升就连带引进许多人。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

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茅盾《蚀·幻灭》
promote good men who will bring in their associate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成语用法

拔茅连茹连动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引荐。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拔茅”、“拔茹”。

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朱熹本义:“三阳在下,拔茅连茹之象。”
明李贽《续藏书·逊国名臣·文学博士方公》:“拔茅连茹,随汇并进。”
清钱谦益《寿房海客十四韵》:“排格引绳良已甚,拔茅连茹亦奚慙。”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四章:“若使女子平等就学,岂遂无人?安得以数人稍能深思创作之故,遂拔茅连茹,贵其不辨菽麦之同类而贱其聪慧明敏之女子哉!”
茅盾《幻灭》:“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拔茅之义圮,而负乘之羣兴。”
宋王禹偁《留别仲咸》诗之一:“头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话拔茅心。”
明李东阳《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拔茅已慰朝端望,附驥方慙榜下名。”
明唐顺之《谢欧阳石江巡抚书》:“惟当寧信明公之激扬,而知其顾盼必能得士,偶因拔茹及此汇征,虽荐人常恐其知。在明公絶不以言于口,而受知思所以报。”

拔茅连茹的国语词典

茅,茅草。茹,根部相连者。拔茅连茹语本《易经.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三国魏.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比喻贤人相继引进。《幼学琼林.卷二二.花木类》:「国家进多贤,曰拔茅连茹。」《野叟曝言.第八四回》:「如今又是赤瑛、红瑶夫妇,拔茅连茹,接踵而至。」

拔茅连茹的网络释义

拔茅连茹

  • 拔茅连茹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á máo lián rú,意思是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出自《周易·泰》。
  • 拔茅连茹的翻译

    英语: lit. pull up a plant and the roots follow (idiom)​; fig. also involving others, inextricably tangled together, Invite one and he'll tell all his friends.

    汉字详情

    [b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D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IK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如:拔火罐;拔毒

    英文翻译

    uproot, pull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 客家话:[东莞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8 [梅县腔] pat8 [海陆丰腔] pat8 bat8 [客英字典] pat8 [宝安腔]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5 pad6 [陆丰腔] pat8 [沙头角腔] pat8
    ◎ 潮州话:buak8[潮州]buêk8 ,bo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房越月合入聲合口三等byat/bvatbʰĭwɐt
    máo [mao]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C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NIH
    四角: 44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2) 同本义

    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

    藉用白茅。——《易·大过》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草,古人以为灵验,用琼茅来占卜吉凶称为茅卜);茅店(茅草搭盖的客店。指简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牵连的样子。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顶,殷墟出土的宫室屋顶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义理);茅屋采椽(用茅草盖屋顶,柞木做屋橼。比喻居处的俭朴)

    (4) 茅屋,简陋的居住 。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茅轩(茅舍);茅堂(茆堂。草盖的屋舍)

    (5) 借指茅土之封 。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6) 姓

    (7) 通“旄”。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bau3 [沙头角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交平聲開口二等maumrau/meau
    lián [lia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L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Q
    四角: 343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4

    宋本广韵

    [ru]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VKF
    五行:
    仓颉: TVR
    四角: 444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如声。本义:吃)

    (2) 同本义

    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方言》。注:“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孟子·尽心下》

    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

    柔则茹之。——《诗·大雅·庶民》

    柔亦不茹。

    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庄子·人间世》

    茹啖其草木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茹荤饮酒(吃肉喝酒);茹毛(太古时人们连毛带血捕食禽兽);茹草(吃草);茹恨(饮恨,含恨);茹素(吃素食,不吃鱼肉等荤腥);茹菜(吃蔬菜);茹荤(本指吃葱韭等辛辣的蔬菜。后指吃鱼肉等);茹薇(采食野菜);茹斋(吃素食)

    (4) 喂

    茹,饭牛也。——《玉篇》

    (5) 贪;恣

    茹,贪也。——《广雅》

    茹,恣也。——《广韵》

    (6) 包含

    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唐· 皇甫湜《韩文公墓铭》

    (7) 又如:茹内(容纳);茹古涵今(犹言博古通今)

    (8) 引申为忍受 。如:含辛茹苦(受尽辛苦);茹恨(饮恨,含恨);茹荼(比喻受尽苦难。荼,苦菜)

    (9) 猜想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诗·邶风·柏舟》

    (10) 包,围裹

    十月初冻尚暖,未须茹瓮;…——《齐民要术》

    (11) 杂揉

    辰放氏作,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 宋· 罗泌《路史》

    (12) 估计;猜度

    (13) 塞

    诸船人行船、茹船、写漏、安标宿止不如法,…笞五十。——《唐律疏议》

    (14) 腐烂

    以茹鱼去蝇。——《吕氏春秋·功名》

    (15) 又如:茹鱼(腐败发臭的鱼)

    〈名〉?

    (1) 蔬菜的总称

    白露之茹。——枚乘《七发》

    菜茹有畦。——《汉书·食货志上》

    (2) 植物的地下部分的真根、球根、块根或其他变茎 。 如: 拔茅连茹

    形容词

    柔软

    茹,柔也。——《玉篇》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楚辞·离骚》

    英文翻译

    roots; vegetables; eat; bea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梅县腔] j2 gu1 [陆丰腔] ji3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而污5 而污2 ,ru2 ru2(zû z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ɳĭonjo/rv

    拔茅连茹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