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担负书箱。指外出求学。
《魏书·高允传》:“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彩,以归语田里。”
引证解释
⒈ 担负书箱。指外出求学。
引《魏书·高允传》:“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清龚自珍《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彩,以归语田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ān
动词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4) 背负 。如:担簦(背着伞)
(5)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7) 另见
dàn
名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3) 轿子 。如:担舆(肩舆)
(4) 肩负的责任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词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1(taⁿ) dan3(tà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亶 | 多旱 | 端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tɑn | tanx/ta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及声。本义:竹书箱)
(2) 同本义。多用竹、藤编织,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
极,驴上负也。从木,及声,读若急,字亦作笈。——《说文》
负笈从师。——《史记·苏秦传》
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周处风土记》
(3) 又如:笈囊(笈与囊)
(4) 书籍;典籍
山坛毛公蜕,古笈 灵威守。—— 清· 王识禛诗
(5) 又如:孤本秘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p7 [客英字典] kip7 [海陆丰腔] kip7 [梅县腔] kip7 [宝安腔] kip7 [客语拼音字汇] kib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及 | 其立 | 羣 | 緝B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gip/gyp | gʰĭ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