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

fú xiù [ fu xiu]
注音 ㄈㄨˊ ㄒ一ㄡˋ

词语释义

(书)(动)甩动袖子(旧时衣袖较长),表示气愤:~而去。

词语解释

  1. 亦作“ 拂褏 ”。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 李石 镇 江陵 ,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 陈石斋 力修 与 陈叔方 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 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2. 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 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 借指引退、归隐。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 洧川 。”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4. 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 谢逸 《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拂褏”。

⒉ 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唐尉迟枢《南楚新闻·崔铉》:“初李石镇江陵,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陈石斋力修与陈叔方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
《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山西光复记》:“李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⒊ 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章丞相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⒋ 借指引退、归隐。

金王若虚《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洧川。”
元贡奎《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⒌ 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谢逸《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萨都剌《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
《水浒传》第三八回:“﹝宋江﹞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拂袖的国语词典

振动衣袖,表示不悦或愤怒。

拂袖的网络释义

拂袖 (安琥歌曲)

  • 《拂袖》是由徐誉滕作词、作曲,马上又编曲,安琥演唱的一首歌曲,是《少年杨家将》电视剧插曲。
  • 拂袖 (汉语词语)

  •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振动衣袖,表示不悦或愤怒。另一层意思是拂动衣袖。
  • 拂袖的翻译

    德语: Skalven schlagen

    拂袖造句

    因为话不投机,他转身拂袖而去。
    一薰一莸,他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开讨论会,书记与厂长们为工厂的消防问题辩论起来,一言不和,书记拂袖而去。
    绵雨中,拂袖挥去那透明的泪,我却只能看着你这样离开了我的世界。越走越远,不曾回首。
    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拂袖去来,软尘初踏,石门西住。
    老方见小方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不禁怒形于色,拂袖而去。
    我俩还没说上几句话,他就拂袖而去,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他听了以后,拂袖而去,一转眼就没了踪影。
    那个商人到他家碰了一鼻子灰,拂袖而去。
    世间几人能拂袖,一抔黄土掩激流。
    几次早朝都令萧凤溟拂袖而去,他们才干休。
    丢下酒碗,彭和尚拂袖而起,刘兄弟,我们就此别过。
    李玉昌一拂袖子,头也不回地下楼去了,那几位士绅名流面面相觑,都有些莫名其妙。
    分分合合拂袖悲欢,生生世世心甘情愿。西单女孩。
    他的拂袖而去必然会招来很多疑问。
    耿直的老王实在看不惯这些人,不愿再跟他们虚与委蛇下去,毅然拂袖离席。
    李性褊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
    说着,张仲坚竟是要拂袖而起,做出拒客的姿态。
    声色俱厉的批评了王宣之一顿,最后才拂袖而起,长叹一声,仿佛对这个侄子失望之极。

    汉字详情

    fú,bì [fu,b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X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LLN
    四角: 55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2) 同本义

    拂,过击也。——《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

    拂,去也。——《广雅》

    授弓拂弓。——《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

    和弓击摩。——《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

    商祝拂柩。——《仪礼·既文礼》

    主人拂几。——《仪礼》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拂掉(拂杓。拂拭;扫除);拂帚(拂尘);拂子(拂尘);拂须(揩拭胡须);拂去桌上的尘土

    (4) 击

    拂颐,贞凶。——《易·颐》

    神武据鞍未动, 金以鞭拂马, 神武乃还。——《北史》

    (5) 违背;逆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而无拂吾虑。——《国语·吴语》

    是谓拂人之性。——《礼记·大学》

    拂于耳。——《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拂戾(违逆,不和顺);拂心(违逆其心意);拂经(违背常理);拂乱(违反其意愿以乱之);拂世(违背世情)

    (7) 掠过或轻轻擦过

    长袂拂面。——《楚辞·大招》

    梧桐杨柳拂金井。——唐· 李白《扶风豪士歌》

    (8) 又如:春风拂面;拂掠(轻轻掠过)

    (9) 甩动;抖动

    明日便当拂衣而去。——《后汉书》

    (10) 又如:拂袖(甩动衣袖);拂衣(拂袖;振衣,表示兴奋)

    (11) 除去

    拂其恶。——《太玄经·从》。注:“去也。”

    (12) 又如:拂暑(拂除暑气);拂彻(消除,除去);拂除(祓除)

    (13) 从…中拔出来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唐· 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14) 接近 。如:拂旦(拂明,拂晨,拂晓,接近天明的时候)

    (15) 触到 。如:拂云(触到云);拂天(触到天)

    (16) 振动;摇动 。如:拂手(挥手);拂汩(风动的样子)

    名词

    (1) 拂拭的用具

    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

    (2) 又如:拂尘(拂子,掸尘土或驱赶蚊蝇的用具)

    (3) 另见

    英文翻译

    shake off, brush away; dus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k1 fat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t7 fit8 fin5 [客语拼音字汇] fag5 fid5 fid6 fud5 fug5 [海陆丰腔] fut7 fit8 fin5 [梅县腔] fut7 [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宝安腔] fut7 f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勿入聲合口三等phyot/phiutpʰĭuət
    xiù [xiu]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MG
    五行:
    吉凶:
    仓颉: LLW
    四角: 35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动词

    (1) 藏物于袖中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英文翻译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祐去聲開口三等zsiuh/sziowz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