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2)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抽,拔也。——《广雅》
每射,抽矢菆。——《左传·宣公十二年》
挈水若抽。——《庄子·天地》。李注:“引也。”
左旋右抽。——《诗·郑风·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 又如:抽简禄马(算命);抽匣(抽剑出匣);抽毫(抽笔出套);抽宝剑;抽刀
(4) 从全部里取出一部分;拔除
言抽其棘。——《诗·小雅·楚茨》
抽其半。——《仪礼·丧服传》
(5) 又如:抽分(从中取得一分);抽功夫(抽空);抽暇(抽空)
(6) 引,引出。如:抽引(抽取引出);抽导(引导);抽茧(抽引茧丝)
(7) 长出 。如:抽条
(8) 用长条的东西打 。如:抽陀螺;鞭子一抽,牲口就走快了
(9) 抒发 。如:抽思(抒发情思);抽秘骋妍(拨好深意,施展美才)
(10) 选择;挑选 。如:抽拨(选择调拨);抽拣(挑选)
(11) 吸 。如:抽抽搭搭(一吸一顿哽咽);我有好烟,你抽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1 chiu1 [陆丰腔] ciu1 [客英字典] chi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ciu1 [海陆丰腔] chiu1 [客语拼音字汇] cu1 [宝安腔] cu1 | ciu1 [台湾四县腔] c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抽 | 丑鳩 | 徹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ţʰĭəu | thriu/thi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动词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梅县腔]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客英字典] siong5 [沙头角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东莞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s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像 | 徐兩 | 邪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zĭaŋ | zsiangx/szian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词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