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胎换骨

chōu tāi huàn gǔ [ chou tai huan gu]
繁体 抽胎換骨
注音 ㄔㄡ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脱胎换骨。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成语用法

抽胎换骨作谓语、状语;指彻底改变。

引证解释

⒈ 犹脱胎换骨。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老先儿,你也嚐嚐,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换骨,眼见稀奇物,胜活十年人。”

抽胎换骨的国语词典

比喻澈底改变。《金瓶梅.第六七回》:「老先生,你也尝尝。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换骨。」《孤本元明杂剧.李云卿.第三折》:「李云卿,你今日一悟,三千行满,八百功成,已服大丹,抽胎换骨了也。」也作「脱胎换骨」、「换骨脱胎」。

抽胎换骨的网络释义

抽胎换骨

  • 犹言脱胎换骨。
  • 汉字详情

    chōu [chou]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MG
    五行:
    仓颉: QLW
    四角: 550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2)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抽,拔也。——《广雅》

    每射,抽矢菆。——《左传·宣公十二年》

    挈水若抽。——《庄子·天地》。李注:“引也。”

    左旋右抽。——《诗·郑风·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 又如:抽简禄马(算命);抽匣(抽剑出匣);抽毫(抽笔出套);抽宝剑;抽刀

    (4) 从全部里取出一部分;拔除

    言抽其棘。——《诗·小雅·楚茨》

    抽其半。——《仪礼·丧服传》

    (5) 又如:抽分(从中取得一分);抽功夫(抽空);抽暇(抽空)

    (6) 引,引出。如:抽引(抽取引出);抽导(引导);抽茧(抽引茧丝)

    (7) 长出 。如:抽条

    (8) 用长条的东西打 。如:抽陀螺;鞭子一抽,牲口就走快了

    (9) 抒发 。如:抽思(抒发情思);抽秘骋妍(拨好深意,施展美才)

    (10) 选择;挑选 。如:抽拨(选择调拨);抽拣(挑选)

    (11) 吸 。如:抽抽搭搭(一吸一顿哽咽);我有好烟,你抽吗?

    英文翻译

    draw out, pull out; sprout

    方言集汇

    ◎ 粤语:cau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1 chiu1 [陆丰腔] ciu1 [客英字典] chi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ciu1 [海陆丰腔] chiu1 [客语拼音字汇] cu1 [宝安腔] cu1 | ciu1 [台湾四县腔] c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丑鳩平聲開口三等ţʰĭəuthriu/thiou
    tāi [tai]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CKG
    五行:
    仓颉: BIR
    四角: 73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台声。本义:未生的幼体,胚胎)

    (2) 同本义

    胎,妇孕三月也。——《说文》

    胎,始也。——《尔雅》

    九窍者胎生。——《庄子·知北游》

    毋杀孩虫胎天飞鸟。——《礼记·月令》

    三月而胎。——《淮南子·精神》

    (3) 又如:胎夭(刚出生及尚未出生的小动物);胎胞(胎儿的胞衣);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蠕动);胎卵(胎生与卵生);胎形;胎位

    (4) 怀孕或生育的次数 。如:头胎;第二胎;私胎;双胞胎

    (5) 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用作填充的材料 。如:棉花胎

    (6) 器物的坯子;物体的初步而未修整的粗模 。如:胎子(坯子);胎骨(坯子或骨架);泥胎

    (7) 环绕并装到轮箍上的实心或充气的橡胶垫 。如:车胎;轮胎

    (8) 事物的根源或初基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汉书》

    (9) 植物幼芽

    奇花初胎。(胎,名词用如动词,开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动词

    养育;孕育 。如:胎孕(身孕;孕育);胎字(抚育;安抚);胎育(生育;孕育);胎蚌(怀蛛之蚌);胎养(养育)

    英文翻译

    unborn child, embryo, fetus

    方言集汇

    ◎ 粤语:t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i1 [东莞腔] toi1 [台湾四县腔] toi1 [客英字典] toi1 [梅县腔] toi1 [陆丰腔] toi1 [宝安腔] toi1 [客语拼音字汇] toi1
    ◎ 潮州话:t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土來平聲開口一等thai/thoitʰɒi
    huàn [huan]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QM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NBK
    四角: 57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奂( huàn)声。本义:互易)

    (2) 同本义

    换,易也。——《说文》

    擅相换易。——《谷梁传·桓公元年》注

    (3) 又如:以帛换酒;换过子(互相调换);换了帖(异姓的人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有年龄、籍贯、家世等的帖子)

    (4) 变易,改变

    几移几换。——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换衣服;换手(更换操作的人);换脚手(换鞋、衣服、手套等);换易(调换、更换);换朝(改朝换代)

    英文翻译

    change

    方言集汇

    ◎ 粤语:wun6

    宋本广韵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