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讳

dǐ huì [ di hui]
繁体 抵諱
注音 ㄉ一ˇ ㄏㄨㄟˋ

词语释义

隐瞒;抵赖。

词语解释

  1. 隐瞒;抵赖。

    《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先见判官,詰其所犯。 彦先 抵讳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事蹟甚明,尚敢抵讳。” 明 陆粲 《庚巳编·临江狐》:“其人初抵讳,因请主覆视记识,曾无亏漏。”《明史·阉党传·刘宇》:“帝密遣锦百户 邵琪 往察, 宇 厚赂 琪 ,为之抵讳。”

引证解释

⒈ 隐瞒;抵赖。 《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先见判官,詰其所犯。

彦先抵讳之。”
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事蹟甚明,尚敢抵讳。”
明陆粲《庚巳编·临江狐》:“其人初抵讳,因请主覆视记识,曾无亏漏。”
《明史·阉党传·刘宇》:“帝密遣锦百户邵琪往察, 宇厚赂琪,为之抵讳。”

抵讳的国语词典

抵赖、隐瞒。

抵讳的网络释义

抵讳

  • 抵讳,是一个汉语词汇,隐瞒;抵赖。《太平广记》。
  •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AY
    五行:
    仓颉: QHPM
    四角: 52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氐( )声。本义:挤,推)

    (2) 同本义

    抵,挤也。——《说文》

    抵,推也。——《广雅》

    抵,距也。——《汉书·梁怀王揖传》注

    (3) 又如:抵掎(排挤攻击);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触)

    (4) 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延年抵曰。——《汉书·田延年传》。注:“拒讳也。”

    (5) 又如:抵讳(抵赖;不认账);抵谰(抵赖,拒不承认)

    (6) 抵挡。抵抗,挡住压力 。如:抵配(拼;豁出去);抵冒(抗拒冒犯);抵拦(抗拒;抵挡)

    (7) 触犯 。如:抵牾(矛盾;抵触);抵死(冒死,触犯死罪,竭力,坚持);抵犯(触犯)

    (8) 抵偿

    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帝纪》

    (9) 又如:抵充(抵偿充当);抵补(抵充补足)

    (10) 诋毁 。如:抵诃(诋毁呵斥)

    (11) 抵达

    抵九原。——《史记·始皇纪》

    抵营室。——《史记·天官书》

    抵山谷中。——《汉书·李陵传》

    乘虚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12) 又如:抵任(到任);抵官(到职);日内抵京

    (13) 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14) 又如:价抵连城

    (15) 碰 。如:抵足(脚对脚而睡;形容很亲近);抵掌(拍击着手掌,表示亲近)

    (16) 支撑 。如:用手抵着下巴颏儿;抵当(支撑;抵押;补偿)

    (17) 扔,掷

    抵,掷也。——《后汉书·献穆曹后纪》注

    (18) 又如:抵掷(投掷)

    (19) 欺诈

    抵,欺也。——《后汉书·刘隆传》注

    (20) 又如:抵换(掉换。以假换真或以次换好);抵盗(从自己家或主人家向外偷东西)

    (21) 抨击 。如:抵隙(抨击缺点)

    (22) 指责 。如:抵瑕(指责缺点);抵摘(指责)

    动词

    (1) 用角顶,相触

    牴,触也。从牛,氐声。字亦作觝。——《说文》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纪》

    触崖觝隈。——稽康《琴赋》

    (2) 又如:抵触(冒犯,顶撞)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ny; off-set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3 (du2)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3 [陆丰腔] di3 [客英字典] di3 [东莞腔] di3 [梅县腔] dai1 dai3 di3 din3 [沙头角腔] di3 [宝安腔] di3 | dai3 [海陆丰腔] di3 (du2)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
    huì [hui]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FNH
    五行:
    仓颉: IVQS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3)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

    (4) 隐;隐蔽

    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

    (5)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

    (6) 畏,怕

    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

    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

    (7) 死的婉辞 。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

    名词

    (1) 忌讳的事情

    有公讳。——《礼记·玉藻》

    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2) 又如:犯讳

    (3)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汉讳 武帝名“ 彻”为通。—— 韩愈《讳辩》

    子厚讳 宗元。——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英文翻译

    conceal; shun; regard as taboo

    方言集汇

    ◎ 粤语:wai5

    宋本广韵